制作SPC控制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监控的过程特性或参数
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过程的关键特性或参数,如长度、重量、强度等。这些特性将用于创建控制图。
2. 收集数据
在生产过程中收集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定期采集的,也可以是基于事件触发的。数据需要涵盖生产过程的整个范围,以确保涵盖各种可能的情况。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应收集足够数量的样本数据(通常需要至少20至25个样本)。这些数据将被用于计算控制界限和中心线。
3. 计算中心线和控制界限
中心线表示过程的平均值或期望值,而控制界限用于表示过程的正常波动范围。计算控制界限时,通常需要用到标准差或其他统计量来计算。根据所选的统计量(如平均值、极差或标准差),确定适用的控制图类型(如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或标准差控制图)。计算出的中心线和控制界限将用于绘制控制图。
4. 绘制控制图
使用适当的软件(如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绘制控制图。在控制图上标注中心线、上控制界限和下控制界限以及实际观测值。还可以标注其他重要信息,如异常点或趋势线等。
5. 分析控制图
分析控制图上的数据点,判断制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如果数据点在控制界限内波动,说明制程是稳定的;如果数据点超出控制限,说明制程存在异常变化。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确保制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6. 持续监控和改进
SPC控制图是一个持续监控和改进的过程。定期更新数据,并根据新的数据绘制控制图,以监控制程的变化。同时,根据控制图的分析结果,不断改进制程,以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步骤示例(以Xbar-R控制图为例)
表头制作
表头主要是涵盖以下详细信息,即类别、部门、工序、控制项目、工程规范、样本容量和频次。
数据采集
按照要求,一天采集四次数据,可以按照时间来定,比如分为9:00、13:00、17:00、22:00四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采集一个数据,记录下来。采集完成后,计算四个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控制限的制定
一般需要在表格的最下方提供工程规范和实际控制,实际控制的范围一定要小于等于工程规范。
Xbar(平均值)变化趋势线的制作
Xbar变化趋势线包括4条线,即实际控制经验浏览量的上限和下限(图中红色直线)、中值(图中绿色直线)、曲线(采集到经验浏览量数据),UCL=上限、CL=中值、LCL=下限,使用Excel表中折线图制作。
R(极差)变化趋势线的制作
R变化趋势线也包括4条线,即极差实际控制的上限和下限(图中红色直线)、中值(图中绿色直线)、曲线(计算经验浏览量极差),UCL=上限、CL=中值、LCL=下限,使用Excel表中折线图制作。
输出Xbar-R控制图
这样整个Xbar-R控制图就算制作完成,从而可以监控经验浏览量的变化过程,依据“八项判异准则”评估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以上就是制作SPC控制图的基本步骤和示例,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可能会因行业和具体情境而有所不同,在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