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审慎监管是针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设计的监管原则,旨在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其核心内涵及实践要点可总结如下:
一、核心内涵
-
包容性
- 允许试错空间:对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业态采取开放态度,给予市场主体试错和成长的时间,前提是不触碰安全底线。
- 鼓励创新方向: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明确创新边界,例如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保持包容。
-
审慎性
- 设置观察期:对风险尚未明确的新业态,避免过早干预,通过动态监测评估风险。
- 严守安全底线:对涉及公共安全、欺诈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无论传统或新兴业态)实施严厉监管。
二、适用对象与措施
-
适用对象
- 主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如直播电商、平台经济等。
- 尤其适用于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
监管措施
- 柔性执法:优先采用告诫说理、责令改正、指导规范等非强制性手段。
- 分类分级管理: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例如加强高风险领域监测,减少对低风险领域的干预。
三、实践意义
- 促进新业态发展:通过减少过度干预,保护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为新业态提供成长环境。
- 维护公共安全与秩序: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突破法律和伦理底线。
- 优化营商环境:平衡监管效能与成本,推动行政执法从“合规”转向“效能最大化”。
四、典型案例
以直播电商企业“三只羊”为例,其因虚假宣传被责令停业整改后,监管部门通过综合评估确认其整改合规,允许恢复经营。这一案例体现了包容审慎监管中“给予整改机会”与“严守合规底线”的双重原则。
综上,包容审慎监管是动态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工具,既非放任自流,也非“一刀切”禁止,而是通过灵活监管手段推动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