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审慎监管是针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性监管模式,其核心在于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具体内涵如下:
一、核心要义
-
包容创新
- 对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业态采取开放态度,允许市场主体在“不触碰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试错成长。
- 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制定等方式为创新提供明确方向,而非直接限制发展。
-
审慎控制风险
- 设立“观察期”,在风险未明确前避免过度干预,给予新业态发展空间。
- 严守安全底线,对涉及公共安全、欺诈侵权等行为(无论新旧业态)实施严厉监管。
二、适用对象
- 主要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
- 尤其适用于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例如技术探索中的非主观过错。
三、监管措施
-
柔性执法
- 对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优先采用告诫说理、责令改正、指导规范等非强制性手段。
- 建立“免罚免强制清单”,减少直接行政处罚对市场主体的干扰。
-
分类分级管理
- 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例如对高风险领域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对低风险领域减少行政干预。
四、目的与意义
- 通过“监管效能最大化、成本最优化、干扰最小化”,既保护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又维护公共利益。
- 推动监管从“合规管理”向“善治”提升,促进新业态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注:当前时间为2025年3月25日,部分政策表述已根据最新实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