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新与风险防控并重
包容审慎原则是政府在新经济领域监管中提出的一种理念,旨在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以下要点:
一、包容审慎的核心要义
-
包容创新
对新兴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采取宽容态度,允许在合规范围内试错和探索。例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业态在初期可给予观察期,避免因过度监管抑制创新活力。
-
审慎监管
-
风险底线 :严格守住安全、公共安全等底线,对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知识产权等行为依法严查。
-
动态调整 :根据新业态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监管措施,避免“一刀切”。
-
二、实践意义
-
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包容创新降低企业合规成本,鼓励企业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防范系统性风险
守住安全底线,防范技术操作、数据安全等风险,避免因监管过严导致市场僵化。
-
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宽松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向创新领域流动,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三、实施路径
-
制度保障
将包容审慎原则纳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十四五》等法规,通过立法明确监管边界。
-
监管创新
探索动态监管机制,如“观察期+风险分级”模式,对合规企业减少干预。
-
技术支撑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监管精准性,实现风险预警与分类监管。
四、典型案例
-
金融科技监管 :通过沙盒监管、功能测试等手段,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促进创新。
-
互联网行业监管 :如微信语音通话业务初期通过包容审慎原则突破传统监管限制,后续完善监管规则。
包容审慎原则强调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既不因过度监管扼杀创新,也不因放任自流引发风险,是现代经济治理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