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县,通过多年的努力,于2017年成功脱贫。以下是关于兰考县脱贫的详细信息,包括脱贫时间、主要措施、社会影响和成功经验。
兰考县脱贫的时间
2017年3月27日
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兰考县的脱贫不仅标志着该县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也为中国其他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兰考县脱贫的主要措施
产业发展
兰考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民族乐器制造、红薯种植和光伏产业,带动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和增收。例如,徐场村利用泡桐发展民族乐器,全村有乐器企业54家,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元。
教育支持
兰考县通过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2016年,兰考县投资近2亿元对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贫困村学校的全部达标。
金融扶贫
兰考县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先拨付、后报账、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管”的资金分配运行机制,为贫困户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县财政先后投入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累计发放贷款3.2亿元。
政策支持
兰考县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如对发展“新三宝”产业(蜜瓜、红薯、花生)的农业企业提供奖励,鼓励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兰考县脱贫的社会影响
提升民生水平
兰考县脱贫后,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124元和9943元,分别增长7.5%和9.6%。脱贫不仅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也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社会信心
兰考县的脱贫成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提振了全国其他地区脱贫攻坚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视察和重要指示,为兰考县的脱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兰考县脱贫的成功经验
精准脱贫
兰考县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了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兰考县采取了“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六步工作法,确保了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
党群连心
兰考县在脱贫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连支部,一起奔小康”等活动,增强了党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持续发展
兰考县在脱贫后,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创新力度,确保脱贫成果的持续巩固和扩展。例如,兰考县计划再用三年半时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兰考县的脱贫成功得益于精准的政策、有效的措施和党群的共同努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教育、创新金融支持和强化政策支持,兰考县不仅实现了脱贫目标,还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兰考县的脱贫经验表明,只要坚定信心、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就能取得显著的脱贫成效。
兰考县全面脱贫的时间
兰考县于2017年3月27日正式宣布脱贫,成为河南省首个脱贫的贫困县。
脱贫背景
- 历史意义: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其脱贫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 政策支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将兰考作为联系点,推动了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
脱贫成就
- 经济提升:兰考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5235元上升到2017年的44645元。
- 产业转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民族乐器和生态农牧,兰考县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兰考县脱贫的主要产业有哪些
兰考县脱贫的主要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
- 兰考县着力打造“中国•兰考品牌家居产业基地”,引进了曲美、欧派、索菲亚、大自然、皮阿诺等6家上市企业,形成了从原料供给到成品制造、家居定制、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家居及木制品行业共有1700多家企业,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就业8万人。
-
民族乐器产业:
- 兰考县的民族乐器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拥有各类民族乐器及配套企业219家,从业人员1.8万余人,年产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年产值20亿元。
-
特色农业:
- 兰考县重点发展了蜜瓜、红薯、花生等特色产业,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蜜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红薯8万亩,花生25万亩。依托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8.4万余人参与发展和增收。
-
畜牧业:
- 兰考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了“奶牛+肉羊”产业体系,累计带动5.5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还发展了禽业和驴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
生态产业:
- 兰考县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依托光大、格林美等企业,推进收储运和循环利用一体化,带动农户发展。近年来,共形成经营性扶贫资产3.888亿元,受益9900余万元,累计带动1.3万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兰考县脱贫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案
兰考县在脱贫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下:
主要挑战
-
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的限制:兰考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发展滞后,导致资源流动不畅,难以吸引外部投资和优质资源流入。
-
产业结构单一和经济发展滞后:兰考县的产业结构偏重农业和传统产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经济增长面临瓶颈。
-
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教育水平偏低,制约了地区的发展潜力和人才的培养。
-
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不足: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通过就业或创业实现脱贫。
-
防止返贫的压力:脱贫后,部分群众可能因各种原因重新陷入贫困,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帮扶。
解决方案
-
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加大对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兰考县的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吸引外部投资和资源流入。
-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
-
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通过发展产业和搭建就业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确保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
创新扶贫模式:探索金融扶贫、保险扶贫等新模式,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