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的建设进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关于该项目最新进展的详细信息。
隧道贯通
南辛隧道贯通
2025年1月19日,济枣铁路滕州段南辛隧道顺利贯通,这是济枣铁路全线首个贯通的隧道,标志着后续工程加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南辛隧道的贯通不仅为济枣高铁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也展示了项目团队在面对复杂地质和环境条件下的高效施工能力。
新龙山隧道开挖
2024年8月12日,济枣高铁项目新龙山隧道进口顺利通过建设单位相关条件验收,正式进入洞身段开挖阶段,标志着项目施工正式进入“大干”阶段。新龙山隧道的开挖施工采用了非爆破机械开挖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围岩扰动,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技术创新
智能喷淋养护系统
在枣庄制梁场,一套创新的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正在使用,该系统通过梁体温度感应元件和联网技术,实现了遥控设定自动感应喷淋,提升了养护效率和精度。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箱梁的质量,还展现了项目团队在施工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
BIM+信息化平台
枣庄制梁场引入了“BIM+信息化平台”,通过该平台,内模行走系统、自动静载试验系统、架桥机安全监测系统等关键设备得以高效协同工作,实现了箱梁质量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BIM技术的引入使得项目团队能够更精准地掌握箱梁的质量状况,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环境影响
环保措施
济枣高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特别是在南辛隧道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这些环保措施不仅体现了项目团队的社会责任感,也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泉水环境影响评价
济枣高铁在环评报告中增加了泉水环境评价,确保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泉水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一措施显示了项目团队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任度。
未来规划
互联互通
济枣高铁建成后将与日兰高铁、济青高铁、胶济客专、济滨高铁等互联互通,打通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的快速通道。这一互联互通将显著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廊道
济枣高铁被誉为“最美高铁”,串联了山东众多著名景点和城市,将成为一条高品质的旅游廊道。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将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
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的建设进展顺利,南辛隧道的贯通和新龙山隧道的开挖标志着项目进入了关键阶段。技术创新如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和BIM信息化平台的引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项目团队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济枣高铁将与多条高铁线路互联互通,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和经济通道。
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预计何时完工
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是济枣高铁全线的组成部分,根据现有信息,济枣高铁计划于2027年12月建成通车。
济枣高铁滕州段全长约43.4千米,投资约88亿元,涉及多个镇街,包括官桥镇。目前,滕州段的首座隧道——南辛隧道已于2025年1月19日顺利贯通,这为后续工程加快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经济影响
-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济枣高铁的建设将缩短滕州与其他城市的时空距离,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促进人员流动、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
-
推动旅游业发展:滕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墨子国家森林公园、薛河省级湿地公园等。高铁的开通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
优化物流运输:高铁的建设将提高山东省内物流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和市场繁荣。
-
促进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高铁站点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同时,高铁的开通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社会影响
-
改善居民出行条件:高铁的开通将大大缩短滕州与其他城市的出行时间,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旅游和商务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
带动就业机会:高铁建设和运营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
促进社会和谐: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济枣高铁滕州官桥段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了多项技术难点,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技术难点及其解决方案的详细介绍:
技术难点
-
地质条件复杂:
- 南辛隧道穿越岩溶弱发育地段,存在岩溶、浅埋偏压、缓倾岩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大。
-
环保要求高:
- 隧道毗邻墨子国家森林公园柴胡店景区、羊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薛河省级湿地公园,环保要求极高,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对环境的影响。
解决方案
-
地质条件复杂:
- 超前地质预报:利用先进的地质探测技术,提前预测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 强化施工管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技术应用,强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围岩量测、开挖支护、防排水及衬砌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 采用新型设备:使用车载自动湿喷机、全液压仰拱栈桥、二衬拱顶防脱空监测装置等新型智能开挖设备,提升施工速度,减小安全风险。
-
环保要求高:
- 绿色环保施工:通过场区及边坡绿化、洞口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确保污水零排放,打造绿色环保工程。
- 生态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