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账户内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存在多方面区别,具体如下:
一、资金来源
-
个人账户: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一定比例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也会部分记入个人账户。
-
统筹账户: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这部分费用计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二、功能与作用
-
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是职工个人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归个人所有,具有一定的储蓄和积累性质,体现了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自我保障责任。
-
统筹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体现了社会互助共济的功能,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养老保障的责任,确保退休人员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三、资金性质与所有权
-
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资金归职工个人所有,具有一定的私有性质,职工对个人账户内的资金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但需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等条件后才能支取。
-
统筹账户:统筹账户的资金属于全体参保人员共有,具有公共性质,由国家或地区统一管理和调配,用于保障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四、利息计算方式
-
个人账户:其储存额每年参照银行规定的同期居民一年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当年存入个人账户金额的记账利率也参照银行规定的同期居民活期存款利率计算,且年度内银行利率变更时,按当年最高利率计算。
-
统筹账户:统筹账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单位缴费,其利息计算方式与个人账户不同,通常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按照一定的利率或投资收益率进行计算,以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五、养老金计算方式
-
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50岁为195个月,55岁为170个月,60岁为139个月。
-
统筹账户:统筹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六、领取条件与方式
-
个人账户:一般情况下,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足以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时,即可按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若参保人在退休前去世,个人账户余额可由继承人继承。
-
统筹账户:领取统筹养老金需满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等条件。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统筹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在资金来源、功能与作用、资金性质与所有权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