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医师12分管理办法是近年来为了规范医保医师的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办法通过记分的方式,对医保医师的违规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以下是该办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 适用范围
医保医师12分管理办法适用于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包括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者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在定点医疗机构注册执业,并向医保部门申请获得医保医师代码,具有医保支付资格的医师。
2. 记分规则
医保医师的违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不同的记分档次:
- 1分:较轻的违规行为,如未按照规定核验基本医疗保险凭证等。
- 3分:较重的违规行为,如通过向参保人员重复收取、分解收取、超标准收取或者自定标准收取费用等。
- 6分:严重的违规行为,如收受药商回扣,欺骗诱导患者接受治疗或购药等。
- 12分:最严重的违规行为,如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等。
3. 记分周期和清零
记分周期为一个自然年度,满分为12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医保医师的违规行为记分累积计算。下一个自然年度,记分自动清零。
4. 处罚措施
根据记分结果,医保医师将面临以下处罚措施:
- 记分达到9分:暂停医保支付资格1-6个月。
- 记分达到12分:终止医保支付资格,终止期内所提供服务发生的医保费用将不予结算。累计记满12分的,终止之日起1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备案;一次性记满12分的,终止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登记备案。
5. 修复机制
为了鼓励医保医师改正错误,建立修复机制。对于积极改正、主动参与本机构医保管理工作的医保医师,可以采取减免记分、缩短暂停或终止期限等措施。
6. 跨机构、跨区域联动
医保医师的记分处理不仅全国联网联动,还将与卫健委、药监局互联互通。一旦在一家定点医药机构被暂停或终止医保支付资格,在其他定点医药机构也将被采取相应措施。在一个区域被记分处理的,信息会在全国共享,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联动。
7. 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为了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落地,医保医师12分管理办法明确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不搞一刀切,3年内逐步将相关人员纳入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医保医师12分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医保医师的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