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结算二审审减超过3”的问题,以下是详细解答:
1. 背景介绍
工程结算二审审减是指在对工程结算进行二次审核时,审核金额比原申报金额减少了3%或以上。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施工单位提交结算申请后,建设单位或审计机构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原申报金额存在不合理或虚高的情况,从而进行调整。
2. 相关法规与行业规范
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规范,工程结算二审审减超过一定比例时,会涉及费用承担和审计责任的问题。以下是关键规定:
(1)审减比例与费用承担
- 核减率超过10%:根据《工程审计超出10%有什么规定》和《建筑工程审减率的规定》,当工程结算核减率超过10%时,施工单位需承担全部审计费用。
- 核减率低于10%:审计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2)工程结算审核规范
工程结算审核需要严格按照以下规范执行:
- 量差:审查施工图预算与实际完成工程量的差异,包括设计变更和现场工程量调整。
- 价差:调整材料代用或材料价差,确保结算价格的合理性。
- 费用调整:根据工程量的增减调整直接费、间接费及其他费用。
3. 实际案例参考
结合实际案例,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二审审减超过3%的处理方式:
(1)铁路工程造价审计案例
在某铁路工程中,因设计变更导致片石抛填工程量与结算量存在较大差异。审计人员通过车辆运输记录和采购凭证核实实际工程量,最终发现结算量与实际量相差近1倍,审减金额达千万元。这表明在隐蔽工程中,监理记录和辅助资料对核实工程量至关重要。
(2)机场工程审计案例
在某机场建设中,因管理混乱导致工程造价虚高。审计人员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发现招投标流于形式,最终通过专业审计降低了虚高金额。
4. 建议与处理方式
- 施工单位:
- 提供完整的施工记录、变更通知单、监理日记等资料,以便审计机构核实工程量。
- 若发现核减不合理,可申请复核,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 建设单位或审计机构:
- 严格按照量差、价差和费用调整的规范进行审核。
- 对隐蔽工程或复杂项目,可引入专业鉴定或第三方机构协助审核。
- 争议解决: 若双方对审减结果存在争议,可通过协商或申请第三方仲裁解决。
5. 总结
工程结算二审审减超过3%的情况需严格按照法规和行业规范执行,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合理举证和规范审核,可以确保结算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如果遇到争议,建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或仲裁解决,以维护各方权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政策或案例,可参考以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