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二审审减率的规定,综合行业实践和法律规范,核心内容如下:
一、审减率与审计费用承担规则
-
10%的基准线
- 若审减额超过申报额的10%,审计费用通常由施工单位承担;
- 若审减额低于10%,审计费用则由甲方(建设单位)支付。
- 此规则旨在约束施工单位准确申报造价,减少虚报行为。
-
审减率的常见范围
- 二审审减率一般较一审更低。一审项目可能存在20%~30%的审核空间,但二审因合同约束和责任追溯机制,审减率通常显著下降。
二、审减率的影响因素
-
合同条款
- 审减率的具体计算方式、费用分担规则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避免纠纷。
- 例如,可约定二审审减率超过一定比例时,追究一审审计机构的责任。
-
项目管理规范性
- 若项目资料完备、合同条款严谨、施工质量可控,审减率可能较低;反之则可能偏高。
三、法律依据与执行要求
-
《审计法》相关规定
-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决算及重大公共工程实施审计监督(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 建设单位需依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接受审计机关监督(第二十九条)。
-
执行建议
- 建议在合同中细化审减率相关条款,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八条关于工程造价的规定。
综上,工程二审审减率虽无统一法定标准,但行业普遍以10%作为审计费用划分基准,且需结合合同约定及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