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审减额超过一定比例时,可能会追究一审责任。具体的比例和条件因项目类型、行业规定和法律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关于二审审减额超多少追究一审责任的详细解答。
审减额超多少追究一审责任
一般标准
- 政府投资项目或大型公共工程:在这类项目中,审减额超过项目预算的10%-15%可能会触发问责程序。
- 一审项目的审核空间:一般一审项目会有20%左右的审核空间,而二审项目的审减额比率超过一定范围(如10%)会追究一审审查不严格的责任。
合同约定
- 合同约定条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通常会明确结算审核原则,如“结算审减不审增”。如果承包人提交的结算资料有漏算、少算等情况,发包人不予调整增加,视为承包人自愿放弃。
- 费用分摊:如果审减额超过10%,具体费用分摊应依据合同条款并经共同商议确定。在某些情况下,责任可能会落在卖方身上,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买方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
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该法规定,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履行各自义务。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结算审减不审增的原则,承包人未报或少报的部分视为自愿放弃。
法律解释
- 诉讼请求变更:在二审中,原告不能变更一审诉讼请求数额,但可以在二审中提出新的事实主张和证据。这要求原告在一审中未提出的主张在二审中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 审减额的法律争议:审减额超过一定比例后,费用分摊和责任归属应根据具体合同条款和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法律专家咨询或通过调解机制解决争议。
实际案例
案例一:合同明确约定
在一个案例中,合同明确规定了结算审减不审增的原则。承包人漏报的部分被视为自愿放弃,发包人不予增补。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的判决。
该案例表明,合同中明确的结算原则和审减额处理方式对责任认定有重要影响。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双方应按照约定执行。
案例二:审减额超过10%
另一个案例中,审减额超过了10%,双方就费用分摊进行了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按照一审的造价进行结算。
该案例说明,在审减额超过一定比例时,双方应通过协商确定费用分摊和责任归属,以避免后续纠纷。
二审审减额超过一定比例(如10%-15%)时,可能会追究一审责任。具体的比例和条件因项目类型、行业规定和法律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合同中明确的结算原则和审减额处理方式对责任认定有重要影响。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双方应按照约定执行。如果审减额超过一定比例,双方应通过协商确定费用分摊和责任归属,以避免后续纠纷。
二审审减额超多少会改判
二审审减额超过多少会改判,主要取决于案件类型和具体法律规定:
民事案件
- 改判标准:在民事案件中,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改判主要基于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的错误。具体而言,如果一审裁判认定的基本事实不清或适用法律错误,二审法院可以依法改判。
- 审减额与改判的关系:民事案件中,二审改判并不直接与审减额挂钩。改判的关键在于一审判决是否存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的错误,而非二审审减额的具体数额。
刑事案件
- 改判标准:在刑事案件中,二审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的改判同样基于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的错误。如果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二审法院应当改判。
- 审减额与改判的关系:刑事案件中,二审法院在量刑时可以考虑多种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如被告人取得被害人谅解、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等。这些情节可能导致二审法院在量刑上作出调整,但改判的关键仍在于一审判决是否存在法律适用或量刑上的错误,而非审减额的具体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