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如下:
一、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
- “5W”传播模式
提出传播过程的五个核心要素: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 传播三功能理论
总结社会传播的三大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 宣传与政治传播研究
通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等著作,系统分析宣传策略和传播的意识形态功能。
二、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 “把关人”理论
提出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门区”,由“把关人”决定信息的选择、加工和传递,成为新闻生产与媒介控制的核心理论。 - 群体动力学
强调群体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大众传播与群体互动的关联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
- 说服性传播研究
通过实验心理学方法,揭示传播效果的条件性和复杂性,挑战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 - 引入实验法
将控制变量实验引入传播学领域,推动了传播效果研究的科学化。
四、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
- 两级传播理论
发现信息通过“意见领袖”间接影响大众,提出“大众传播→意见领袖→普通受众”的传播路径。 - 量化研究方法
系统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学方法,推动传播学研究从思辨转向实证。
总结
四大奠基人分别从传播结构(拉斯韦尔)、群体与信息控制(卢因)、传播效果实验(霍夫兰)以及实证研究方法(拉扎斯菲尔德)构建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体系。施拉姆(Wilbur Schramm)在此基础上整合并创立了传播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