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相关介绍:
-
定义与性质
- 基础养老金又称社会性养老金,是用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养老金部分,体现社会公平性和互助性,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
计算公式
- 对于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则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其中a目前为0.6,今后随经济发展情况调整。
-
影响因素
- 缴费年限:缴费时间越长,基础养老金越高。因为其计算与缴费年限直接相关,每多缴一年,计发比例就会相应增加。
- 缴费基数:缴费基数高,会使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提高,进而增加基础养老金。同时,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因缴费基数高而积累更多。
- 退休年龄:不同的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从而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一般来说,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较高,但基础养老金不受此影响。
- 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状况,对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基本养老金的整体水平。
-
资金来源:
- 主要由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社会统筹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部分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统一调剂使用。
总的来说,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金额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为退休人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互济性,对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