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水产品生产厂家在加工过程中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以增加虾仁重量和改善卖相,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
保水剂的基本概念和合法用途
保水剂的定义和成分
保水剂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水分保持剂,主要成分是复合磷酸盐,如磷酸钠。它能够保持食品的水分,提升口感,并延长保质期。保水剂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具有必要性,但在部分企业中被滥用为增重工具,超出了合法使用范围。
国家规定的保水剂使用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严格的限制。每1000克冷冻虾仁中,磷酸及磷酸盐的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千分之五。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超量添加保水剂,导致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违反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违规添加保水剂的危害
健康风险
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导致消化系统问题、钙磷比失衡、缺钙和心血管疾病。磷酸盐超标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还可能对长期食用这些产品的群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隐患。
商业欺诈
部分企业通过超量添加保水剂和包冰衣等手段,制造“注水虾”,欺骗消费者,获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涉事企业的回应和处理措施
企业的回应
湛江宝辉水产有限公司、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涉事企业回应称,他们的产品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否认违规添加保水剂。企业回应与实际情况不符,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确保企业的真实情况和产品安全性。
监管部门行动
江苏省盐城市、湛江市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涉事企业被要求召回问题产品,并进行整改。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和有效处理,有助于遏制违规行为的蔓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如何辨别和避免购买违规保水剂水产品
查看配料表
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品时,应仔细查看包装配料表,确保产品中含有适量的保水剂。通过查看配料表,消费者可以有效避免购买到违规添加保水剂的产品,保护自身健康。
观察外观和冰衣厚度
正常的冻虾仁冰衣占比约10%-20%。若解冻后重量骤减超50%,可能是过度包冰或添加保水剂。通过观察外观和冰衣厚度,消费者可以初步判断产品是否被过度处理,避免购买到“注水”产品。
选择正规渠道
尽量选择正规渠道或品牌旗舰店购买食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在质量控制和信息公开方面相对更可靠,消费者应优先选择这些渠道购买产品。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水产品违规添加保水剂事件,揭示了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通过查看配料表、观察外观和冰衣厚度、选择正规渠道等方式,避免购买到违规保水剂水产品,保护自身健康。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水产品违规添加保水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水产品违规添加保水剂,尤其是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
磷元素摄入超标:保水剂的主要成分是磷酸盐,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磷含量过高。长期如此,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对肾脏功能造成负担,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更为危险。
-
钙吸收受阻:高磷摄入会干扰钙的吸收,导致钙从骨骼中流失,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
肾脏负担加重:长期大量摄入高磷酸盐食品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尤其是对于已有肾脏疾病的人群。
-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研究表明,磷酸盐摄入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可能引发血管钙化等问题。
-
消化系统不适:如果保水剂添加过量,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如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何辨别水产品中是否含有违规添加的保水剂?
辨别水产品中是否含有违规添加的保水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
感官检测:
- 触感:解冻后,正常水产品应感觉紧实,按压后迅速回弹。如果触感黏腻、弹性异常,按压后留下明显凹痕且回弹缓慢,可能含有过量保水剂。
- 外观:正常水产品色泽自然,质地紧实。如果产品看起来过于鲜亮或“Q弹”,可能经过保水处理。
-
烹饪观察:
- 缩水率:煮熟后,天然水产品的缩水率一般在15%-20%。如果缩水不足10%或汤汁异常黏稠浑浊,可能因保水剂过量锁水。
- 出水量:解冻后,正常水产品出水量少。如果解冻后流出大量混浊液体,重量明显减轻,需警惕。
-
标签检查:
- 仔细查看产品标签,特别是配料表。合规产品应明确标注磷酸盐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 2760-2024),未标注添加剂成分的产品应避免购买。
-
选择可靠渠道:
- 优先选择正规商超、电商平台购买,选择有SC认证(生产许可)的品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我国对水产品中保水剂的使用有哪些法律法规?
我国对水产品中保水剂的使用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 该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以及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如果保水剂属于食品添加剂,但超量或未在允许范围内使用,则属于违法行为。
- 第一百二十四条和第一百二十五条分别规定了违规使用添加剂或非食品原料的行政责任,以及标签虚假标注的处罚措施。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限量。对于冷冻水产品中的磷酸盐类保水剂(如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其最大使用量为5.0g/kg。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的添加剂或其他化学物质,适用于鲜活水产品在加工前的处理环节。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该法第八条和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隐瞒重要信息。如果未在产品标签或宣传中如实标注保水剂成分,构成对消费者的虚假宣传或隐瞒,侵犯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