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产研究所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属的渔业综合科研机构,负责珠江流域及热带亚热带渔业的研究。以下是关于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的详细信息。
现任所长
孙慧武
孙慧武于2024年2月接任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和党委书记。孙慧武的任命表明部党组和院党组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带领珠江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
历史上的所长
吴淑勤
吴淑勤自2014年起担任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直至2024年。吴淑勤在任期间,珠江所在水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免疫学、疾病风险评估和标准模式生物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
徐瑞永
徐瑞永于2016年接任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直至2024年。徐瑞永在任期间,珠江所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珠江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的职能和成就
主要职能
珠江水产研究所主要承担珠江流域及热带亚热带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研究领域包括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水产养殖与营养、水产病害与免疫、水生实验动物、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市渔业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
主要成就
- 科研奖励:珠江所获国家等各级奖励1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以上70余项。
- 科研项目:近五年牵头主持重大科研项目6项,经费达3809万元。
- 科研平台: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中心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
珠江水产研究所自1953年成立以来,在历任所长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现任所长孙慧武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有望带领珠江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为我国水产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珠江水产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就是什么?
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承担珠江流域及热带亚热带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任务。以下是珠江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
-
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开展淡水鱼类、龟鳖类、观赏鱼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定,培育了多个新品种,如大口黑鲈“优鲈3号”、杂交鳢“雄鳢1号”、鳜鱼“广清1号”等。
-
水产养殖与营养:研究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和技术,如稻渔综合种养、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提升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
水产病害与免疫:重点研究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治技术,研制出草鱼出血病活疫苗等,显著提高了养殖业的健康水平。
-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建立多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推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研究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推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
-
城市渔业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城市渔业发展模式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保障水产品的安全供应。
主要成就
-
科研成果:建所以来,珠江所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包括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和7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
新品种培育:成功培育了12个国审水产新品种,如罗非鱼“粤闽1号”、禾花鲤“乳源石鲤1号”、中华鳖“珠水1号”等。
-
疫苗研发:研制出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并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推动了水产疫苗的产业化应用。
-
技术推广: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推广了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农(渔)民超过万人次,显著提升了渔业生产水平。
-
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举办培训班,推广中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为全球渔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所长是谁?
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所长是孙慧武。
孙慧武所长于2024年2月2日正式上任,此前担任副所长职务。他在上任后积极推动珠江所与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加强研究生培养和科技攻关等方面的交流。
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地址在哪里?
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地址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塱兴渔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