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15年和20年在退休后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养老金待遇水平
- 基础养老金:一般来说,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与缴费年限紧密相关。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可能越多,进而影响基础养老金的数额。例如,在一些地区,缴费年限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计发标准可能是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如15%),而缴费年限满20年的可能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增加一定比例)。
- 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通常越高。因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是把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所以20年工龄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一般会比15年工龄的高。比如,假设两人都在60岁退休,15年工龄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5万元,20年工龄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8万元,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39个月,那么15年工龄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约为359.71元(50000÷139),20年工龄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约为575.54元(80000÷139)。
-
养老金调整金额
- 挂钩调整:在养老金调整时,多数地区会按照工龄长短进行挂钩调整。工龄越长,挂钩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就越多。例如,有的地区规定每年工龄增加一定金额(如每年工龄增加3元),那么20年工龄的人在挂钩调整方面就会比15年工龄的人多增加5年的调整金额。
- 按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部分地区还会根据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进行挂钩调整,即养老金水平越高,增加的金额也越多。由于20年工龄的人员养老金水平往往高于15年工龄的人员,所以在这部分调整中也会更占优势。
- 倾斜调整:对于高龄退休人员等特定群体,可能会有额外的倾斜调整。如果20年工龄的人员达到享受倾斜调整的条件(如年龄在70周岁以上),而15年工龄的人员未达到,那么20年工龄的人员还会多一笔倾斜调整的养老金。
养老金15年和20年在退休后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差距使得缴费年限较长的退休人员在退休后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养老金待遇,从而更好地保障其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