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护理是一个专门针对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领域,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术前护理
-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焦虑等情绪,护士需运用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手段,与患者充分交流,解除或减轻其消极心理因素,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 完善检查:协助患者完成肝肾、呼吸、凝血功能及血尿常规等相关检查,为手术提供全面的身体评估依据。
- 戒烟指导:督促患者戒烟,因为吸烟会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饮食调整: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 特殊准备:如进行血管造影等检查的患者,要做好造影部位的皮肤准备、碘过敏试验等。
-
术后护理
-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定时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警惕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
- 体位管理:根据手术部位和方式,合理安置患者体位,如下肢血管手术后,通常将患肢远端抬高,高于心脏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 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痛苦。
- 康复指导: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肌肉收缩锻炼等,预防肺部并发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指导其下床活动,促进身体康复。
-
常见疾病的专科护理
- 动脉疾病: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的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情况等,判断血管通畅程度。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要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肢体活动等,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对于腹主动脉瘤患者,需注意观察腹部肿块的大小、形状、有无压痛等,以及血压变化,防止瘤体破裂大出血。
- 静脉疾病: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要指导其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的程度,以及皮肤温度和颜色的变化,预防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血管损伤:对于急性血管损伤患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同时,妥善固定受伤部位,减少局部活动,防止出血加重。对于血管修复术后的患者,要加强伤口护理和血液循环观察,确保血管再通成功。
-
健康教育
- 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血管外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保健意识。
- 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等,以降低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
- 用药指导: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如抗凝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的使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等,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 康复训练指导: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血管外科护理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保障血管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