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级别是正处级。以下是关于该研究所的详细信息。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级别
正处级事业单位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为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作为正处级单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行政层级上属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直接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核定事业编制
该研究所核定事业编制80名,内设机构12个。核定事业编制的数量反映了该研究所在湖北省渔业科研领域的重要性和规模,80名编制足以支持其开展多样化的科研活动。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主要职责
科研任务
- 水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展水产科学技术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 渔业生态环境:研究渔业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生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
科研成果
- 科技项目: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参与了多个科技项目,如“稻虾共作水稻养分高效管理及协同种养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该项目获得了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技术推广:该研究所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系列惠农下乡活动,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沿革
- 成立背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最初为长江水产研究所,后更名为湖北省长江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总局长江水产研究所等,最终定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重要事件:该研究所在小龙虾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19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
近期发展
- 科研合作: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与多个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如与郧西县合作开展鳜鱼苗种本土化人工繁育试验,成功突破配合饲料人工驯化技术。
- 国际交流:该研究所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湖北省渔业科技的国际化发展。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作为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科研地位和职能。其在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职责和成就,使其在湖北省乃至全国渔业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不断的科研合作和国际交流,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是什么?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包括:
主要职责
- 水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涵盖淡水鱼类基础研究、资源开发及利用、环境监测和水生生物病害防控等领域。
- 科技成果推广: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推广优良育种品种、病害防治技术、环境保护方案等,提升渔业生产效益。
- 技术服务与培训:提供渔业生态资源调查、鱼类品种选育、养殖与饲料技术、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 监测与评估:负责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业务范围
- 科研实验与设施:拥有科研实验楼、科技培训楼和14公顷水面的试验场,设有多个专业科研机构。
- 育种与养殖技术:开展鱼类品种遗传育种、新品种引种驯化、名特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推广优良品种和养殖模式。
- 病害防治:研究淡水鱼类病害防治技术,建立预测预报网络,提供疫苗接种、预防控制和治疗方案。
- 环境保护:研究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技术,提出环境保护方案,推广新型环保技术。
- 水产品加工与质量认证:研究淡水水产品加工技术,开展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提升产品附加值。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有哪些?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多年来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湖库综合养殖技术: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布局和管理,提高了湖库水域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名特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所成功开发了多种名特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如鳜鱼、丁桂鱼等,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特色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
鱼类品种遗传育种:通过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所培育了多个优良的水产新品种,如“华海一号”武昌鱼、“中科5号”异育银鲫等,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鱼类新品种的引种驯化:研究所成功引进并驯化了多种外来鱼类,如丁桂鱼,并通过全雌技术等手段,确保了这些新品种在本地生态环境中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
饲料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所在新型高效渔用饲料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饲料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降低了养殖成本。
-
鱼类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所开发了多种鱼类病害的防治技术,并建立了预测预报网络,有效减少了病害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
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所开展了广泛的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提出了科学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所建立了完善的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体系,为渔业环境保护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有哪些成员?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由15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包括15名博士和42名硕士。以下是部分团队成员及其研究领域的简介:
- 韩育章:副所长,参与水产领域的调研交流活动。
- 李杰:研究员,参与武昌鱼健康养殖技术支持工作。
- 温周瑞:所长,参与技术合作协议签订及科研管理工作。
- 黄永涛:郧西工作站站长,专注于鳜鱼苗种本土化人工繁育。
- 吴凡:高级工程师,参与鳜鱼人工繁育试验及技术帮扶。
- 张从义:省级科技特派员,负责土著鱼养殖技术指导。
- 石义元:高级工程师,参与咸宁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 王玉锋:工程师,带领团队优化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