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疗保险单位交的钱主要进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还有小部分会划入个人账户(部分地区已不再划入)。具体如下:
- 进入统筹基金:
- 支付住院费用:当参保职工因病住院时,统筹基金会按照一定的比例,为其支付合规的医疗费用,包括床位费、手术费、药品费等。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医院,以及不同的医疗项目,报销比例会有所不同。
- 支付特殊门诊费用:对于一些特殊病种,如癌症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等,这些特殊病种往往需要长期的门诊治疗,且费用高昂,统筹基金也会按规定支付这部分特殊门诊治疗费用。
- 支付门诊统筹费用:主要保障参保人员符合政策规定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通过统筹基金报销一定比例,减轻参保人员门诊就医负担。
- 划入个人账户(部分地区有此情况):
- 用途: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用于在定点药店购买药品,包括日常的感冒药、退烧药,以及慢性病所需的长期用药等。同时,在门诊看病时,对于需要个人支付的部分费用,如挂号费、检查费、药品费等,也能用个人账户资金来支付。
- 划入标准: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通常根据职工的年龄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划入的比例相对越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划入比例会逐渐提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国家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的要求,许多地区自 2022 年起进行了政策调整,如北京、镇江等地,在职职工由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不再划入个人账户。通过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由原来的个人积累式转向互助共济式,实现大共济,以更大程度发挥社会共济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和待遇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