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贯标即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建立全国统一医保信息系统
- 统一数据标准:此前各地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编码不一致,导致医保信息系统标准各异、数据难以互认。通过医保贯标,制定并推行全国统一的 15 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为全国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筑牢基础,实现 “书同文、车同轨”,结束数据不互认、信息不共享的历史。
-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有了统一编码,各地医保系统的数据能够规范对接和交换,形成 “通用语言”,使全国医保信息实现互通互联,为开展医保大数据分析创造条件,也为医保各项政策制定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撑。
提升医保治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 助力精细化管理:统一编码后,医保部门能更准确地掌握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对药品、耗材的使用,医疗服务项目的开展等进行精细化统计和分析,从而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防止基金浪费和滥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 优化公共服务:实现全国医疗保障信息业务 “一码通”,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解决异地就医备案、报销等繁琐问题,提升参保人员的就医体验和获得感。比如,门诊慢特病编码的统一,为高血压、糖尿病等五个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疏通了堵点。
促进医保领域各项改革
- 支持支付方式改革:为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只有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相关人员、项目等医保编码全量贯标,医保基金结算清单规范上传,才能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引导医疗机构改变运营机制,转向内涵式发展,注重成本控制和医疗服务技术价值体现。
- 推动医药服务管理改革:药品、医用耗材编码的应用,能打通药械生产、流通、配送、使用、结算全流程,实现 “带码招采、带码入库、带码使用、带码支付”,加强对医药服务市场的监管,规范医药机构行为,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适应医保事业发展趋势
- 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是重要资产。医保贯标是医保领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医保数据质量,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医保事业发展,使医保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能。
- 满足未来发展需求: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医疗服务需求多样化以及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保贯标为医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确保医保系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持续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