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男性在满55岁是否可以退休取决于具体的工作性质、健康状况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政策要求。以下是关于城镇居民男性退休年龄的详细解答。
法定退休年龄
一般规定
- 法定退休年龄: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男性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性干部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
- 特殊工种: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45周岁。
提前退休
-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男性职工年满50周岁,女性职工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并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
- 特殊工种:从事特殊工种的男性职工,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可以提前退休。
- 公务员:工作年限满30年的公务员,可以自愿申请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条件
特殊工种
- 工种要求: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种累计满10年,从事井下、高温工种累计满9年、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累计满8年。
- 社保缴费年限:必须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 年龄和工龄:男性职工年满50周岁,女性职工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
- 劳动能力鉴定:需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延迟退休的影响
政策背景
- 延迟退休政策:从2025年1月1日起,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 弹性实施: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
经济和社会影响
- 劳动力供给:延迟退休将增加劳动力供给,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 就业市场:对年轻人就业的挤出效应相对有限,老年人继续工作与年轻人就业存在差异化、互补性。
城镇居民男性在满55岁是否可以退休取决于是否从事特殊工种、是否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是否符合提前退休的条件。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退休。延迟退休政策将从2025年开始实施,逐步将退休年龄延迟到63周岁,并提供弹性提前退休的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