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的飞行检查是一种不预先告知的现场监督检查,旨在发现定点医药机构在使用医保基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这种检查方式具有“以上查下、交叉互查”的特点,通过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交叉互查来确保检查的客观公正性。飞行检查不仅覆盖了广泛的地域和机构类型,还针对特定领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以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必查清单概览
根据最新的信息,飞行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这类问题约占所有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问题的36%。
- 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这涉及将一种药品或服务替换为另一种,通常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销额度,占所有问题的约17%。
- 违反诊疗规范过度诊疗、过度检查: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也是常见的违规行为之一,占比约为14%。
- 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这一类违规行为同样占到了约14%的比例。
- 分解住院、挂床住院: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人为地分割住院时间或者让患者名义上住院但实际上不住院的行为。
- 未按规定保管财务账目、会计凭证、处方、病历等记录资料:这是指未能妥善保存与医保基金相关的各种文档资料的行为。
重点领域
近年来,飞行检查特别关注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净化、康复、医学影像和临床检验六个领域的常见违法违规典型问题。例如,在心血管内科中可能会出现心内科开展经血管介入治疗时实际使用的一次性高值耗材数量与收费数量不符的情况;而在血液净化领域,则可能存在对不能单独收费的一次性耗材进行额外收费的问题。
检查程序
飞行检查通常遵循三个主要环节:
- 启动阶段:基于年度工作计划、举报线索、智能监控或大数据筛查线索、媒体曝光等因素启动检查。
- 检查阶段:飞行检查组赴各地实施现场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
- 处理阶段:被检地医保部门需根据飞行检查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最终报送书面报告给国家医保局。
《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详细规定了飞行检查的各项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检查对象的选择、人员组成、执法程序以及后续处理方式。
医保局飞行检查的必查清单涵盖了从基础的财务管理到复杂的医疗服务行为等多个层面,其目的是为了全面防范和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保护医保基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未来飞行检查的工作机制也将更加完善,对于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