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抬物价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涉及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下将详细探讨哄抬物价的构成罪名及其相关法律后果。
哄抬物价的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规定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哄抬价格的行为可以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市场监管部门的具体规定
市场监管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发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哄抬价格的认定标准和具体情形,如捏造涨价信息、大量囤积商品、不合理提高配送费用等。
哄抬物价的刑事责任
非法经营罪
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囤积居奇、转手倒卖等方式哄抬防疫物资价格,牟取暴利,被以非法经营罪立案侦查并起诉。法院根据具体情节判处相应的刑罚。
哄抬物价的认定标准
认定标准
哄抬物价的认定标准通常包括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大幅度提高价格、超出正常存储数量或周期大量囤积商品等。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规定而异,但一般要求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
具体情形
例如,生产环节经营者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将已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经市场监管部门告诫仍继续囤积的,可以认定为哄抬价格。
哄抬物价在不同法律体系中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涉及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包括罚款和责令停业整顿等,刑事责任则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认定哄抬物价的具体标准因地区和具体规定而异,但一般要求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了解这些标准和法律后果,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