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28 抽检标准的核心原则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抽样方案类型
- 单次/双次/多次抽样
- 根据检验批的复杂程度和效率需求,可选择不同抽样方案。单次抽样效率高,双次和多次抽样通过阶段性判定可减少平均样本量。
- 抽样程序
- 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适应不同生产场景的数据分布特征。
二、检验水平设计原则
- 批量与样本量关系
- 批量增大时,样本量通常随之增加,但大批量样本量占比较小批量占比更小(如检验水平Ⅱ适用于多数常规场景)。
- 检验水平分级
- 分为一般检验水平(I、II、III)和特殊检验水平(S-1至S-4),前者用于常规质量控制,后者适用于高破坏性或高成本检验场景。
三、接收质量限(AQL)应用
- AQL界定标准
- 作为区分可接受与不可接受过程平均的阈值,AQL取值范围0.01-1000(共31级)。生产方需确保过程质量优于AQL值以避免拒收。
- 不合格分类匹配
- 按严重程度将不合格分为A(致命)、B(严重)、C(轻微)类,并对应不同AQL值(如A类AQL=0.1,B类AQL=1.0)。
四、检验严格度调整规则
- 正常→加严检验
- 连续5批中有2批不合格即触发加严检验,通过减少合格判定数(Ac)或增加样本量(n)提升检验灵敏度。
- 加严→正常检验
- 加严检验下连续5批合格可恢复为正常检验。
- 正常→放宽检验
- 需同时满足:连续10批合格、样本不合格总数低于界限值、生产稳定且质量部门批准。
五、不合格处理与生产控制
- 动态调整机制
- 根据历史检验结果动态调整严格度,若发现过程变异则启动加严方案,稳定后可放宽以减少检验成本。
- 暂停检验条件
- 加严检验后仍连续多批不合格(如连续10批),可能暂停检验并要求生产方整改。
通过上述原则,GB/T 2828 实现了在保障质量与降低检验成本间的平衡,适用于连续批生产的质量管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