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区最近有几条重要新闻,涵盖了农业发展、社会民生、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最新头条新闻的详细报道。
青海乐都马铃薯首次出口吉尔吉斯斯坦
出口概况
2025年3月21日,满载92吨优质马铃薯的冷链集装箱车队从海东市乐都区出发,通过霍尔果斯口岸抵达吉尔吉斯斯坦,标志着青海省首次实现马铃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
此次出口不仅是乐都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青海省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典型案例。通过此次出口,乐都区马铃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机会。
地理与品质优势
乐都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约2000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了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储存周期长、口感粉糯沙滑的品质。
这些自然条件不仅使乐都马铃薯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也为国际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品质的农产品更容易获得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
政策与支持
在西宁海关和西宁曹家堡机场海关的全力协助和支持下,乐都区企业首次独立报关并实现出口中亚国家。海关部门的指导和帮扶为企业快速实现订单出口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海关的便捷服务,为乐都区马铃薯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支持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实质性的增长。
乐都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种植面积与产量
2024年,乐都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1.6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近40%,产量达53.5万吨,实现产值6.1亿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乐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大规模种植和高产量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地方经济带来了稳定的增长。
产业链发展
乐都区已形成脑山地区脱毒种薯繁育、浅山地区商品薯规模种植、川水地区双膜马铃薯种植及销售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这种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马铃薯的附加值,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深加工和销售加工,乐都区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乐都区社会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
乐都区通过多项举措改善居民生活,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2024年,乐都区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1.44亿元,救助保障困难群众4.6万人。
这些民生改善措施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幸福感。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都区的这些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住房改善
乐都区通过大规模的住房改善项目,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自2021年以来,乐都区已累计投入6966万元,对67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改造,惠及3884余户居民。
住房改善项目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种改善措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乐都区文化旅游发展
旅游推广
乐都区通过多项文化旅游推广活动,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2024年,乐都区成功举办了“青海年·最海东”暨“老字号嘉年华新春年货节”促消费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旅游推广,乐都区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旅游设施建设
乐都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截至目前,乐都区已建成运营多家高星级酒店,旅游厕所数量充足,管理有效。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通过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乐都区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青海乐都区在农业、社会、文化和旅游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马铃薯产业的成功出口、民生改善和住房提升等措施,展示了乐都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全面进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乐都区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