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是否曾经没有树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理、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那曲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高海拔和气候条件
- 高海拔:那曲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寒缺氧区。这种环境对大多数树木的生长极为不利,因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气温低,且冻土层厚。
- 气候条件:那曲的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为-2.2℃,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这种极端低温使得普通植物难以生存,更不用说大型树木了。
冻土和强风
- 冻土:那曲的土壤多为冻土,土层浅薄,水分和养分匮乏,难以为植物根系的扎根和生长提供足够的支持。
- 强风:那曲全年大风日超过100天,强风不仅频繁而且风速极高,树木在这种环境下容易被吹倒或折断。
那曲种树的历史和现状
早期尝试
- 早期种植:尽管面临种种困难,那曲市政府和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尝试在高寒地区种植树木,但最初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 悬赏措施:为了鼓励种树,当地政府曾经开出30万元的悬赏,但始终没有人能成功种活一棵树。
近期进展
- 科研成果:近年来,在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的支持下,科研人员通过反复试验,成功筛选出了一批适应高寒环境的树种,如高山柳、云杉等。
- 种植成果:截至2024年底,那曲市已经完成高寒植树试种10万余株,城区内无树的历史被彻底终结。
科研人员的尝试和成果
科研团队的努力
- 试种和培育:科研团队从阿里地区引进树苗,试种高山柳、水柏枝、沙棘等,并逐步筛选出适应高寒环境的树种。
- 技术创新:采用“养根法”,先让树苗在营养袋中培育一年,使其根系充分发育,然后逐步转移到更高海拔的地方,让树苗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抗寒抗旱的“修行”。
具体案例
- 成功案例:2024年,那曲市在高寒植树试种区域内成功种植了6051株树木,成活率在80%以上,城区主干道、公园、广场上都能看到试种成功的树木。
- 未来计划:科研团队计划将成功的种植技术向各县区推广,进一步扩大那曲的绿化面积。
那曲的生态环境改善措施
生态保护与修复
- 草原生态修复:那曲市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成功恢复了草原的生机与活力,创建了适宜退化草地修复的新模式。
- 退化草地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封育+免耕施肥”等修复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草地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
政策支持
- 政策法规:那曲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草原保护。
- 资金投入:近年来,那曲市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尽管那曲曾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但在科技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这一历史已经被彻底终结。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科研人员成功筛选出适应高寒环境的树种,并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使得那曲的街道和公园里逐渐出现了绿色的树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那曲的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成为青藏高原上一片独特的绿色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