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影响其咀嚼、发音和舒适度。了解这些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对于提高全口义齿的使用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疼痛
组织面局部问题
义齿压迫组织,黏膜红肿、破溃、压痛明显。常见于牙槽嵴上有骨尖、骨棱的部位,上颌隆突、上颌结节的颊侧,下颌舌隆突等骨质隆起处,有组织倒凹的区域,下颌舌骨嵴覆盖黏膜较薄的区域等。
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义齿基托边缘或组织面局部压迫造成的。处理方法包括在压伤部位相应的基托组织面上磨除少许,使基托组织面与组织之间有适当的空隙,或使用压力指示糊检查组织受压的部位,并予以缓冲。
基托边缘问题
基托边缘伸展过长或边缘过锐,系带部位基托缓冲不够,在移行皱襞、系带部位可造成软组织红肿、破溃或组织切伤,严重时黏膜呈灰白色。处理方法是将过长、过锐的边缘磨短和圆钝,症状即可减轻,但不宜磨除过多,以免破坏边缘封闭。
咬合问题
义齿在正中咬合和侧方时有早接触或干扰,牙合力分布不均匀,在牙槽嵴顶上或嵴的斜面上,产生弥散性发红的刺激区域。处理方法是通过选磨使咬合达到平衡,找出早接触点部位,给予磨除达到牙合平衡。
义齿不稳定
义齿不稳定表现为在功能时义齿发生移位,常见原因包括义齿边缘伸展过长、牙的排列位置不正确、颌位关系不正确或侧方时牙尖有干扰等。处理方法是通过选磨调骀,消除早接触和牙尖的干扰,或将基托边缘适当磨短或磨薄。
垂直距离过高
患者戴义齿后,感到下颌牙槽嵴普遍疼痛或压痛,不能坚持较长时间戴义齿,面颊部肌肉酸痛,上腭部有烧灼感。处理方法是当前牙覆颌不大时,可在重新排列下颌后牙时降低垂直距离,或重新做全口义齿。
固位不良
基托组织面与黏膜不密合
当口腔处于休息状态时,义齿容易松动脱落,这是由于基托组织面与黏膜不密合或基托边缘伸展不够、边缘封闭作用不好造成。处理方法是通过重衬或加长边缘的方法解决。
基托边缘问题
基托边缘过长、过厚,唇、颊、舌系带区基托边缘缓冲不够,影响咀嚼肌的正常运动。处理方法是磨改基托过长或过厚的边缘,缓冲系带部位的基托,形成基托磨光面应有的外形。
人工牙排列问题
人工牙排列的位置不当,影响周围肌肉的活动,导致义齿固位不良。处理方法是适当磨去部分人工牙的颊舌面,减小人工牙的宽度,或重新排列人工牙。
发音障碍
基托形态问题
基托前部的腭面太光滑,前牙舌面过于光滑,影响发音。处理方法是将上颌基托前部形成腭皱和切牙乳突的形态,形成上前牙舌面隆凸,舌面窝和舌外展隙的形态。
人工牙排列问题
后部牙弓狭窄,尤其在双尖牙区,使舌活动间隙减小,舌活动受限,形成空气排逸道,导致发音不清或有哨音。处理方法是将下颌前牙稍向唇侧倾斜,将下颌舌侧基托磨薄些,使舌活动空间加大。
咬颊或咬舌
缺牙时间较长
后牙缺失时间过久,颊侧组织肥厚,并向内凹陷,戴义齿时容易咬颊;舌体大者容易咬舌。处理方法是将下颌后牙颊尖颊侧斜面或上颌后牙舌尖的舌侧斜面稍磨去一些,以加大覆盖关系。
后牙排列不当
下后牙排列过于偏向颊侧或舌侧,也可能引起咬颊或咬舌。处理方法是重新排列后牙,确保覆盖关系正常。
恶心
基托后缘过长
上颌义齿基托后缘伸展过长,刺激该区粘膜,引起呕吐反射。处理方法是磨短基托后缘,使其与黏膜贴合。
基托与黏膜不密合
基托后缘与口腔黏膜不密合,引起恶心。处理方法是使用室温固化塑料重衬,加强基托后缘封闭作用。
全口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疼痛、固位不良、发音障碍、咬颊或咬舌、恶心等问题。针对不同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缓冲处理、磨改基托边缘、调整人工牙排列、降低垂直距离等。定期复查和及时调整也是确保全口义齿使用效果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