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位只缴纳社保未缴纳医保的问题,以下是处理建议和法律依据:
一、法律性质与责任认定
-
单位行为违法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包含医疗保险在内的「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不可选择性缴纳。若单位仅缴纳社保(通常指养老保险)而遗漏医保,属于违法行为。 -
员工权益受损风险
未缴纳医保将导致员工无法享受医疗报销待遇,需自行承担全部医疗费用,退休后可能影响医保退休待遇的办理。
二、维权途径与操作步骤
-
协商解决
与单位沟通,要求补缴医保,并保留工资条、劳动合同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若单位以「社保医保捆绑」为由推脱,可直接指出五险属于法定义务,不可拆分。 -
行政投诉
向当地社保局或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提交书面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劳动部门将责令单位限期补缴,逾期未缴的按日加收0.05%滞纳金。 -
仲裁或诉讼
若投诉无果,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缴医保并赔偿因未缴医保导致的医疗费用损失。仲裁时效为1年,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
三、特殊情况处理
-
灵活就业人员医保补缴
若单位拒绝补缴,员工可自行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职工医保,但需承担原应由单位缴纳的费用(约缴费基数的8%-10%),后续可通过仲裁要求单位补偿该部分支出。 -
历史欠缴追溯
医保补缴一般可追溯2年(部分省份允许更长年限),需提供劳动关系存续证明。补缴后可恢复医保待遇,但补缴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追溯报销。
四、风险提示
- 时效性
建议在离职后1年内处理,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可能丧失胜诉权。 - 证据保留
需保存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记录、工作邮件等证明实际用工关系的材料,避免单位否认劳动关系。
建议优先通过劳动监察部门快速处理,若涉及金额较大或单位拒不配合,再启动仲裁程序。医保补缴政策存在地域差异,具体可咨询12333社保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