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范,超过拦标价的投标报价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报价。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核心规则
-
拦标价性质
拦标价是招标人设定的最高限价,投标报价不得超过该价格,否则视为无效报价。其核心作用是防止围标、串标等不正当行为,并为评标提供明确的价格控制标准。
-
与标底的差异
标底是招标人的预期价格,仅在开标后公布。投标报价接近标底的投标人可能获得更高得分,但并非必须低于标底才能中标。若所有投标价均高于标底,最低投标价仍可能中标。
二、超过拦标价的具体处理
-
直接判定为无效
若投标报价超过招标文件中明确标注的拦标价,该投标将直接被判定为无效,无法进入后续评标流程。
-
特殊情形处理
-
若招标文件未明确超过拦标价即为废标,投标人可提出异议,但需提供充分依据。
-
实际操作中,招标人常以“最高投标限价”替代“标底”,并明确超过该限价即废标。
-
三、法律依据与注意事项
-
法律依据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招标人可自行决定是否编制标底,但必须明确最高投标限价。
-
操作建议 :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清晰标注拦标价及超过后的处理规则,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争议。
综上,超过拦标价的投标报价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具体处理需结合招标文件条款及实际情况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