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的等级和规格
一、等级划分标准
焦炭主要依据灰分、硫分、挥发分、抗碎强度(M40)、耐磨强度(M10)等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部分场景还会涉及准一级焦炭。以下是具体分级标准:
-
一级焦炭
- 灰分(Ad):≤12.00%
- 硫分(St,d):≤0.60%
- 挥发分(Vdaf):≤1.5% 或 ≤1.6%
- 抗碎强度(M40):≥82.0% 或 ≥83%
- 耐磨强度(M10):≤7.5%
-
二级焦炭
- 灰分:12.01%–13.50%
- 硫分:0.61%–0.80%
- 挥发分:1.5%–1.8% 或 ≤1.8%
- 抗碎强度(M40):76.1%–80.0%
- 耐磨强度(M10):≤8.5%
-
三级焦炭
- 灰分:13.51%–15.00%
- 硫分:0.81%–1.00%
- 抗碎强度(M25):88.1%–92.0%
-
准一级焦炭
- 质量介于一级和二级之间,具体指标因市场或企业标准而异,通常用于满足特定生产需求 。
二、规格要求
-
粒度分级
- >40mm级:下限为40mm,无上限
- 25–40mm级:上限40mm,下限25mm
-
其他参数
- 反应性:一级焦炭反应性≤24,反应后强度≥65
- 固定碳含量:一级≥85%,二级80%–85%
三、等级对应用的影响
- 一级焦炭:用于高炉炼铁等高要求场景,能提高热效率并降低能耗 。
- 二级焦炭:多用于铸造、化工等对杂质容忍度较高的领域 。
- 三级焦炭:适用于成本敏感型或低强度需求的生产环节 。
四、市场意义
不同等级的焦炭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高等级焦炭价格较高,但能提升炼铁效率;低等级焦炭成本较低,适用于对质量要求不严格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