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的分类体系基于煤化程度、工艺性能等指标,其中烟煤的细分最为复杂。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实践,煤炭种类可归纳为以下12类:
一、无烟煤(WY)
数码编号01-03,碳含量最高(>93%),燃烧时无烟,主要用于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二、烟煤(YM)
包含11种细分类型,数码编号覆盖11-46:
- 贫煤(PM):挥发分较低,燃烧时火焰短,多用于发电。
- 贫瘦煤(PS):黏结性弱,适合动力用煤。
- 瘦煤(SM):中等黏结性,用于炼焦配煤。
- 焦煤(JM):强黏结性,是炼焦核心煤种,属稀缺资源。
- 肥煤(FM):高挥发分、强黏结性,可提高焦炭强度,同为稀缺煤种。
- 1/3焦煤:兼具气煤和焦煤特性,用于配煤炼焦。
- 气肥煤(QF):高挥发分、强膨胀性,适合生产煤气。
- 气煤(QM):黏结性适中,用于炼焦和化工。
- 弱粘煤(RN):黏结性弱,主要作动力煤。
- 不粘煤(BN):无黏结性,适合发电和液化。
- 长焰煤(CY):高挥发分,燃烧火焰长,多用于发电或气化。
三、褐煤(HM)
数码编号31-36,煤化程度最低,水分含量高(>40%),主要用于发电和化工原料。
注:上述分类中,焦煤、肥煤、瘦煤、无烟煤被列为稀缺煤种,需保护性开发。当前煤炭利用技术(如激光拉曼煤质检测)已实现煤种精准识别与智能燃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