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在某个具体年份“结束”,而是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演变。最初的计划生育政策,即“一孩政策”,始于1979年,并在1982年被正式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这一政策旨在通过限制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来控制人口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尤其是面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以及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中国逐步放宽了生育限制。在2013年,政府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随后,在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出台,所有夫妇都被允许生育两个孩子。
到了2021年,为了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意味着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一孩政策”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加灵活的人口调控机制正在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概念并未完全消失。尽管不再强制执行单一的孩子数量限制,但国家仍然强调有计划地进行生育,并且通过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来促进健康的生育率。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经过修改后,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因此,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在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上结束,而是逐渐演变为更加开放和支持性的生育政策体系。这种转变反映了中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口状况,持续调整和完善其人口政策的努力。截至2025年3月22日的信息显示,当前的政策导向依然是鼓励适度生育,并致力于解决因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结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