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费发放方案主要遵循以下框架,结合多地实践形成统一规范:
一、发放原则
- 按劳分配:向参与服务的一线教师倾斜,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外聘教师与在职教师同工同酬。
- 专款专用:费用仅用于课后服务相关支出,包括教师薪酬、课程资源开发及设施维护等。
- 动态管理:按月或按学期考核后分配,根据实际参与课时及服务质量调整发放金额。
二、分配比例
项目 | 分配比例 | 用途说明 |
---|---|---|
教师工资 | 60%-70% | 按实际服务课时计算,包含基础托管、分层辅导及兴趣课程。 |
行政管理费 | 10%-20% | 用于管理人员工资、考核及日常运营。 |
设施维护/课程开发 | 10%-15% | 涵盖教学耗材、设备更新及特色课程资源采购。 |
应急备用金 | ≤5% | 用于突发情况处理或困难家庭费用减免。 |
三、考核机制
- 量化指标
- 基础托管按40分钟/课时计算,分层辅导及兴趣课程按实际时长折算课时。
- 江苏某中学对参与教师进行学生满意度(占40%)、教学效果(占30%)、考勤(占30%)三维度评分。
- 动态公示
- 学校需按月公示课时统计及费用使用明细,如淮南市某校公示70%费用用于外聘教师。
四、监管机制
- 多方监督
- 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及家长委员会组成的监管小组,武汉某校曾通过该机制追回挪用经费。
- 申诉渠道
- 家长可通过教育部门官网或校内投诉箱反馈问题,河南某地投诉率下降65%。
五、特殊处理
- 中途退出:学生申请退出服务后1个月内结算退费,按未参与课时比例退还。
- 困难减免:建档立卡家庭可申请全额或部分费用减免,需提供民政部门证明。
该方案通过精细化考核与透明化监管,实现服务质量与教师待遇双提升,多地实践显示家长满意度普遍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