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ABL210融合基因的正常值是指其在健康人体内的正常表达水平。了解这一正常值有助于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及其他相关血液疾病。
BCR-ABL210融合基因正常值
定义
BCR-ABL210融合基因是由BCR基因的14号外显子或13号外显子与ABL基因的2号外显子融合形成。这种融合基因在健康人体内的表达水平极低或几乎没有。
表达水平
在健康人体内,BCR-ABL210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通常低于可检测范围。具体数值可能因实验室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低于0.1%。
检测方法
BCR-ABL210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定量PCR、RT-PCR和实时定量PCR等。这些方法通过检测基因的转录本水平来确定其在样本中的表达量。
BCR-ABL210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
诊断
BCR-ABL210融合基因的检测是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重要手段。95%以上的CML患者检测到该融合基因。
疗效监测
在CML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BCR-ABL210融合基因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如果基因水平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水平上升,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BCR-ABL210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是评估CML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表达水平通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BCR-ABL210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PCR通过加入荧光基因,实时监测PCR进程,并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BCR-ABL210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
RT-PCR
RT-PCR技术通过逆转录反应合成cDNA,再进行PCR扩增,检测BCR-ABL210融合基因的转录本水平。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实时定量PCR
实时定量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的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终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BCR-ABL210融合基因的正常值通常低于0.1%,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表达水平极低。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荧光定量PCR、RT-PCR和实时定量PCR是常用的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bcrabl210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BCR-ABL P210融合基因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意义,具体如下:
诊断意义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BCR-ABL P210融合基因是CML的特征性分子标志,约95%的CML患者中可以检测到该基因。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约25%的成人ALL和2-4%的儿童ALL患者中也可检测到BCR-ABL P210融合基因。
治疗监测
- 疗效评估:通过监测BCR-ABL P210融合基因的转录水平,可以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是否达到分子学缓解。
- 治疗指导:BCR-ABL P210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TKI药物(如伊马替尼、尼罗替尼、达沙替尼等),并在治疗过程中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预后评估
- 预后判断:BCR-ABL P210融合基因的转录水平与CM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 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定期检测BCR-ABL P210融合基因的转录水平可以监测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变,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何检测bcrabl210融合基因
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包括bcr-abl210融合基因)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适用于初诊患者的初步筛查。
- 通过逆转录酶将RNA转录为cDNA,然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本。
- 具有高灵敏度,但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
- 适用于初诊患者获得融合基因水平基线值以及复诊患者的疗效监测。
- 在PCR过程中加入荧光探针,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强度实时定量分析融合基因的拷贝数。
- 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是美国NCCN指南推荐的MRD监测标准方法。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 利用荧光标记的探针与细胞内的DNA杂交,直观检测染色体上的融合基因。
- 适用于细胞水平检测,能检测分裂期和非分裂期的细胞,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 但检测基因数目有限,成本较高。
-
Southern Blot:
- 通过DNA印迹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DNA重排。
- 将DNA片段转移到膜上,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显示结果。
- 能检测到基因的重排,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
-
Western Blot:
- 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蛋白P210。
- 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利用抗体特异性检测P210蛋白。
- 操作复杂,对样本要求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补充信息。
bcrabl210融合基因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
BCR-ABL p210融合基因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如下: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 表现:CML中BCR-ABL融合基因几乎都是P210型,占绝大多数。患者通常起病缓慢,表现为白细胞增高和脾大。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以中性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伴有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阴性。
- 预后:BCR-ABL融合基因的出现与CM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CML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急变期可表现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表现:在成人ALL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检出率为20%~30%,在儿童ALL中为2%~5%。P210型融合基因在ALL中较为常见。患者通常发病年龄较高,预后较差,容易早期复发。
- 预后:伴有BCR-ABL融合基因的ALL患者预后不良,常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查显示原始幼稚细胞多为B淋巴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 表现:BCR-ABL融合基因在AML中的检出率较低,仅占1%~2%。P210型融合基因在AML中较为常见。患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对传统的“3+7”诱导化疗反应较好。
- 预后:尽管BCR-ABL阳性AML较为少见,但其临床特征与CML急髓变有所不同,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