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指标转让是指通过合法程序,将土地复垦后产生的节余指标在不同地区或单位之间进行有偿交易的行为。这种交易通常涉及建设用地复垦规划规模指标(简称“规模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简称“新增耕地指标”),其主要目的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支持乡村振兴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定义与适用范围
定义:
- 土地复垦指标转让是指通过复垦土地产生的规模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在自治区或省级交易平台进行公开挂牌交易,实现有偿出让或购买的行为。
- 规模指标:用于建设用地复垦的规划指标,通常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相关。
- 新增耕地指标:用于补充耕地的指标,与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相关。
适用范围:
- 主要适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产生的指标。
政策背景与交易规则
政策背景:
- 土地复垦指标转让旨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同时为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筹措资金。
- 例如,广西出台了《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交易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了指标交易的适用范围、交易主体及交易规则。
交易规则:
- 交易方式:通过自治区规模指标交易平台以公开挂牌方式确定成交单位和成交价。
- 交易价格:自治区规模指标的流转基准指导价为10万元/亩,实际交易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基准指导价。一次性购买规模指标3000亩以上的,可适当下调交易价格,下调幅度不得高于上一年度全区交易平均价格的10%。
- 交易期限:购买的规模指标需在1年内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上图入库,否则将暂停相关县市的交易资格。
监管责任:
-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负责指标交易的管理及监督检查,确保交易过程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实际应用场景
- 乡村振兴:通过指标转让筹集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
- 生态修复:利用复垦指标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历史遗留废弃地整治等项目。
- 城乡协调发展: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使用规模指标时,可按照点状供地要求安排使用,或根据规定调整国土空间规划。
法律依据
土地复垦指标转让的法律法规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条例》以及地方政府的具体管理办法,如广西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交易和使用管理办法》。
通过土地复垦指标转让,可以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为地方政府和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政策解读或具体操作流程,建议参考相关地方政府发布的管理办法或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