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社保和职工社保的退休金在计算方法和待遇发放上是一样的。
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和个体户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的养老保险,都属于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只要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年龄等因素相同,退休金就相同。具体如下:
- 计算公式相同:
- 1995 年 12 月 31 日及以前参加工作人员:月基本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 月增发养老金。
- 1996 年 1 月 1 日及以后参加工作人员:月基本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月增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当年月计发基数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 过渡性养老金:(当年月计发基数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 年 12 月 31 日及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3%。
- 月增发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增发养老金合计比例 × 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 主要影响因素相同:
- 缴费基数:社保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待遇也越高。比如个体户和职工都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那么他们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会相应增加。
- 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所能领取的退休金也就越多。无论是个体户还是职工,只要累计缴费年限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领取的养老金也相同。
- 退休年龄: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就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结果越高。例如,同样的个人账户储存额,60 岁退休比 50 岁退休的计发月数小,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更多。
不过,个体户和职工在社保缴纳上存在一些区别:
- 缴费主体:职工社保由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社保费;个体户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由本人承担社保费。
- 缴费比例:职工社保缴费比例一般为 24%,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 16%,个人缴费比例为 8%;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 20%,其中 12% 计入统筹基金,8% 计入个人账户。
- 女性领取养老金年龄:一般情况下,单位参保的女性职工退休年龄为 50 岁或 55 岁,而灵活就业女性参保人员的退休年龄通常为 55 岁,但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