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五统”是我国农村在特定历史时期(1980年代至2006年农业税取消前)实施的一项收费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定义与背景
- 三提:指村级三项提留费用,包括:
- 公积金: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扩大再生产。
- 公益金: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如兴办学校、修建道路等。
- 管理费:用于村级日常管理开支。
- 五统:指乡镇五项统筹费用,包括:
- 教育费附加:用于乡村两级办学。
- 计划生育费: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 民兵训练费:用于民兵训练开支。
- 乡村道路建设费:用于修建和维护乡村道路。
- 优抚费:用于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
2. 收费标准
- 按比例缴纳:三提五统的收费标准通常与农民的年收入挂钩,具体比例因地区和政策而异。例如,有资料提到当时农民年收入约1200元时,三提五统和公粮的合计缴纳比例高达60%-70%。
- 公粮与三提五统:除了三提五统,农民还需缴纳公粮(即农业税),两者合计负担较重。
3. 政策演变
- 历史背景:三提五统政策始于1980年代,当时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 取消时间: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同时废止了三提五统政策,这一政策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4. 补充说明
三提五统政策在当时为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资金支持,但因其负担较重,长期受到农民的诟病。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取消农业税及相关收费,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如果您有更多具体问题,欢迎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