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涉及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和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以下将从这些角度详细阐述。
经济发展的需求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 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 海洋资源丰富,包括矿产、生物资源、能源等,开发潜力巨大。例如,渤海沿岸地下卤水资源估计总量约为100亿m³,海洋石油资源非常丰富,近海石油储量约100多亿吨。
海洋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 海洋经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突破资源瓶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
- 例如,山东黄河口湾区通过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较“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超过30%。
国家安全的保障
海洋安全的重要性
- 海洋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急剧上升。21世纪以来,海洋在国家发展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沿海各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以增强本国综合实力。
- 中国面临的最直接的海上安全问题是岛礁主权争议引发的安全威胁,南海的争议也日趋复杂化,涉及多个国家。
海洋法律体系和国际合作
- 中国通过完善海洋法律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实现维护海洋安全和国家整体安全的有效路径。
- 例如,中国倡导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体系的公正和包容。
科技进步的动力
海洋科技的发展
- 海洋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如“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研发,使中国具备了对深海进行科学考察和资源勘探的能力。
- 例如,2024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东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 深海探测的精度不断提升,涉及材料科学、高精度制造、导航定位和数据传输等领域,中国科研人员取得的一系列技术突破,不仅推动我国深海探测能力迈上新台阶,也为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海洋治理的参与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中国在国际海洋法领域的影响力。
- 例如,中国通过加强海洋科研和国际合作,推动海洋科技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海洋合作,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 例如,上海通过加强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后续产品化实施路径研究,探索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实践,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基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科技进步和国际影响力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完善海洋法律体系、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中国正逐步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