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历届副盟长名单及其职务变动情况如下:
现任副盟长
孟和
孟和,男,蒙古族,1971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委员、副盟长、行署党组副书记。孟和负责盟行政公署常务工作,协助盟长负责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外事、统计、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国有资产管理、机关事务等方面的工作。
孟和在多个重要领域担任领导职务,显示出其在管理和协调方面的能力,有助于推动阿拉善盟的全面发展。
张晓峰
张晓峰,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委员、副盟长、行署党组成员。张晓峰协助盟长负责民族事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工作。
张晓峰的工作分工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体现了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包野
包野,男,蒙古族,1969年7月出生,法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副盟长、盟行署党组成员。包野协助盟长负责工业、自然资源、商务、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及口岸、能源、工业园区等方面的工作。
包野在工业和能源领域的专长,有助于推动阿拉善盟的工业化和能源基地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德翠
刘德翠,女,蒙古族,1983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副盟长、盟行署党组成员。刘德翠协助盟长负责教育体育、科技、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文史和地方志等方面的工作。
刘德翠在多个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工作,有助于提升阿拉善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李君
李君,男,汉族,1971年1月出生,在职大学,法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副盟长、盟公安局局长。李君负责盟公安局的全面工作,分管盟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李君在公安系统的领导经验,有助于维护阿拉善盟的社会治安和稳定。
历届副盟长名单
雷海
雷海,男,汉族,1983年9月出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盟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雷海在组织和人事方面的专长,有助于推动阿拉善盟的干部队伍建设。
刘冲霄
刘冲霄,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副盟长、行署党组成员。刘冲霄协助盟长负责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城乡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政务公开、公共资源、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工作。
刘冲霄在多个领域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全面提升阿拉善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马兆锋
马兆锋,男,汉族,1978年6月出生,宁夏区委党校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副盟长。马兆锋在组织和政府管理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推动阿拉善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副盟长职务变动
税玉江
税玉江,1953年3月出生,大学文化,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阿拉善盟副盟长,因违纪违法被查处。税玉江的职务变动反映了政府反腐的决心,同时也提醒在职官员要廉洁自律。
孟和
孟和的职务变动包括从阿拉善右旗副旗长到阿拉善盟副盟长的晋升,再到自治区政府驻东风航天城办事处主任的任命和免去。孟和的多岗位经历显示了其在不同管理领域的适应能力和领导潜力。
刘德
刘德的职务变动包括从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秘书长到阿拉善盟副盟长的任命,再到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刘德在政府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多重角色,体现了其在政治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广泛经验。
阿拉善盟历届副盟长名单及其职务变动情况显示,这些官员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阿拉善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任副盟长们在多个关键领域担任领导职务,显示出其在管理和协调方面的能力。历届副盟长的职务变动反映了政府对干部培养和使用的高度重视。
阿拉善盟盟长是谁?
阿拉善盟盟长是白海林。
白海林,男,蒙古族,1973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阿拉善盟委副书记、盟长、盟行署党组书记,主持盟行政公署全面工作,负责审计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盟审计局。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的成立时间和职责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的成立时间和职责如下:
成立时间
- 成立时间: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成立于1980年4月,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职责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的职责包括:
- 政策制定与执行:负责制定和执行阿拉善盟的政策和法规,确保与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政策相一致。
- 行政管理:管理阿拉善盟的行政事务,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
- 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
- 协调与监督:协调阿拉善盟内各部门的工作,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 应急管理:负责阿拉善盟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的应对和处理。
阿拉善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地位和作用
阿拉善盟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地处呼包银榆经济区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交汇处,是通往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其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735公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生态保护
阿拉善盟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区域,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占全盟国土面积的35.11%。近年来,阿拉善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飞播造林治沙,累计飞播造林总面积达705万亩,有效遏制了沙漠扩展,保障了黄河、贺兰山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生态安全。
经济发展
阿拉善盟的经济稳步增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4.93亿元,同比增长4.6%。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善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沙产业、骆驼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旅游
阿拉善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胡杨林、巴丹吉林沙漠、东风航天城等,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23年,阿拉善盟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民族团结
阿拉善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28个民族。近年来,阿拉善盟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亮丽北疆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