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后内部清标是指在招标结束后,中标方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单位中标的投标书及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的活动。以下是其目的、流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的介绍:
目的
- 确保合规性:检查自身投标文件是否完全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包括商务条款、技术规格、资质条件等,确保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会因违反招标文件规定而产生法律风险或合同纠纷。
- 明确项目内容和价格构成:对中标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明细、取费标准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各项费用的构成和计算依据,为项目成本核算、预算控制和结算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找出投标文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漏洞、不合理之处,如算术性错误、不平衡报价、错项漏项等,提前评估这些问题可能对项目实施和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流程
- 组建清标小组:由中标方的项目负责人、造价师、技术专家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清标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 收集和整理资料:收集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答疑文件、施工图纸等与项目相关的所有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制定清标计划和指标体系:根据项目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标计划,确定清标工作的重点、步骤和时间安排。同时,建立清标指标体系,如投标报价的合理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商务条款的响应性等,以便对投标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
- 开展清标工作:按照清标计划和指标体系,对投标文件的各项内容进行逐一审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标记,同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 对比分析和总结:将清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类,对比不同项目或不同投标人的情况,找出共性问题和差异点。对清标结果进行总结,形成清标报告。
- 制定整改措施和应对策略:根据清标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应对策略。对于可以立即纠正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可能影响项目实施或经济效益的重大问题,要与项目团队、上级领导等进行沟通和协商,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主要内容
- 算术性错误的复核与整理:检查投标报价中的数字计算是否准确,如小数点位置是否正确、各项费用的汇总是否无误等。
- 不平衡报价的分析与整理:分析投标文件中各项目的单价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的情况,即某些项目的单价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变更、索赔等方式获取额外利润。
- 错项、漏项、多项的核查与整理:核对投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是否存在错项、漏项或多项的情况。
- 综合单价、取费标准合理性分析与整理:审查综合单价的组成是否合理,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费用的取值是否符合市场行情和相关规定;取费标准是否按照招标文件和计价规范执行。
- 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分析:从整体上评估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了项目的所有工作内容和费用,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低价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