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鄂尔多斯的规定涉及交通出行、疫情防控、健康申报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最新规定的详细解读。
进出鄂尔多斯的规定
交通出行调整
- 出租车和社会大巴乘车地点调整:自2025年3月9日起,鄂尔多斯机场的出租车乘车地点调整至航站楼二层,社会大巴乘车地点调整至航站楼一层。
疫情防控
- 高风险地区人员管理:对近7日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次核酸检测;对近7日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
- 核酸检测要求:所有来(返)鄂尔多斯人员需在“鄂尔多斯健康宝”进行行程申报,并在第一入市点进行抗原检测和落地核酸检测。
健康申报
所有来(返)鄂尔多斯人员需在“鄂尔多斯健康宝”进行行程申报,并向社区主动报备。
入境政策
国际航班和游客管理
- 国际航班开通:鄂尔多斯自2024年以来陆续开通了多条国际航线,包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直飞航线。
- 入境旅游便利化:鄂尔多斯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包括快捷通关、景区管家全流程服务、入境便捷支付、医疗保障等。
外国人入境政策
- 过境免签政策:自2024年12月20日起,过境免签政策将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
出境政策
国内交通调整
- 机场交通出行方式调整:鄂尔多斯机场对出租车和社会大巴的乘车地点进行了调整,以优化旅客出行体验。
其他相关规定
职业健康管理和生育补贴
- 职业健康政策:鄂尔多斯市发布了《职业病防治“三项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5年)》,旨在提升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水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 生育补贴政策:鄂尔多斯市对符合政策的孕产妇及合法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孕检补贴、分娩补贴和育儿补贴,具体条件和申报流程详见。
进出鄂尔多斯的规定涵盖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健康申报等多个方面。最新的调整旨在提升旅客体验,优化医疗服务,并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具体规定可能会根据疫情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旅客在出行前及时关注最新的官方通知。
鄂尔多斯市最新人口数据
根据最新数据,鄂尔多斯市在2024年的总人口约为222.03万人。以下是鄂尔多斯市各旗区的详细人口数据:
- 东胜区:常住人口约为59万人。
- 准格尔旗:常住人口约为37万人。
- 达拉特旗:常住人口约为33万人。
- 伊金霍洛旗:常住人口约为26万人。
- 鄂托克旗:常住人口约为17万人。
- 乌审旗:常住人口约为17万人。
- 康巴什区:常住人口约为13万人。
- 杭锦旗:常住人口约为12万人。
- 鄂托克前旗:常住人口约为10万人。
鄂尔多斯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
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下是一些主要景点:
-
响沙湾(5A级):位于达拉特旗,以“会唱歌”的沙子闻名,提供沙漠冲浪、骑骆驼等多种活动。
-
成吉思汗陵(5A级):位于伊金霍洛旗,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
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4A级):位于东胜区,是一个集动物观赏、互动体验和科研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
万家惠欢乐世界(4A级):位于东胜区,结合了水上乐园和冰雪世界,适合全家游玩。
-
九城宫草原漫瀚文化旅游区(4A级):位于东胜区,提供草原生活体验、民俗风情体验等多种活动。
-
康巴什旅游区(4A级):位于康巴什区,以音乐喷泉广场和现代城市景观著称。
-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4A级):位于准格尔旗,提供壮丽的黄河景观和宁静的休闲环境。
-
苏泊罕大草原(4A级):位于伊金霍洛旗,体验游牧草原文化和马背村落生活。
-
恩格贝生态旅游区(4A级):位于达拉特旗,展示沙漠生态治理成果,提供沙漠珍禽动物观赏等项目。
-
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4A级):位于杭锦旗,湖泊与沙漠景观完美融合,展示生态治理成效。
鄂尔多斯市在环保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鄂尔多斯市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污染防治攻坚战:
- 蓝天保卫战:通过构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体系,643个粉状物料堆场实现全封闭管理,铁合金、焦化、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达到国家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电力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 碧水保卫战:全域排查入河排污口,实施“一口一策”整治,113个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乌兰木伦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 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推动8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实现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全覆盖。
-
生态修复与防沙治沙:
- 防沙治沙:通过光伏项目治沙、锁边林带阻沙、孔兑治理拦沙等措施,2024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5.5万亩,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80%。
- 生态修复:累计投入治理资金9.04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31项,总治理面积达到74.05平方公里,建成绿色矿山173座。
-
绿色转型与能源革命:
- 新能源发展:全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超35%,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1.3%。
- 传统产业升级:累计退出高耗能行业产能602.8万吨,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173万千瓦、电力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898万千瓦。
-
创新与科技支撑:
- 科技创新:建设全国首个工业固体废物特征属性数据库,推动80个工业固废利用项目建成达产,开展碳监测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治、无废城市等试点工作。
- 环保执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聚焦重点案件办理和重点领域环境整治,提升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