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种说法
湖北恩施之所以得名,是因为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名称的变更,最终由雍正皇帝赐名 。具体来说,恩施地名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
唐朝时期 :据《恩施州志》记载,恩施地区在唐朝时期属于宜州,后来改隶恩州,因而得名“恩施”。
-
土家语 :有人认为,“恩施”一词来源于土家语中的“恩寿”,意为“幸福、长寿”,后来逐渐转化为“恩施”。
-
驿站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恩施”是因为当地地形险峻,交通不便,为安抚当地百姓而设立的“恩施驿站”得名。据传,驿站的官员非常贤明,对当地百姓有恩德,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恩施”。
-
元朝土司制度 :与元朝时期建立的土司制度紧密相连。元朝时,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朝廷在恩施地区设立了土司制度,由土司负责管辖当地事务。其中,在今宣恩县城关驻有一大土司,恩施市亦归其所辖。因土司居于施王屯的南面,故得名“施南土司”。
-
雍正皇帝赐名 :据同治《恩施县志》记载:“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 恩施之名的由来,与雍正皇帝有着不解之缘。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对恩施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开发,他深感这片土地的秀美与富饶,决定赐予其一个新的名字——“恩施”。
综合以上说法,恩施地名的由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唐朝时期从宜州改隶恩州。
-
土家语中“恩寿”的转化。
-
因驿站官员贤明而得的“恩施”之名。
-
元朝土司制度下的“施南土司”。
-
雍正皇帝赐名“恩施”。
因此,恩施之名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当地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