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简介概况如下:
一、历史沿革
-
远古时期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已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
伏羲、女娲等人文始祖传说与甘肃关联,陇西被公认为李姓发祥地。
-
先秦至秦朝
周朝祖先在此建立农业文明,秦始皇设陇西郡、北地郡,甘肃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原版图。
公元前688年,秦国在甘谷、天水设立邽县、冀县,是中国最早县制。
-
汉唐时期的繁荣
汉武帝开通河西走廊,甘肃成为丝绸之路枢纽,武威、张掖、敦煌成为国际商贸城市。
唐代陇右道进一步巩固了其经济文化地位,《资治通鉴》称“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
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元代全国设省,甘肃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简称“甘”或“陇”。清朝乾隆年间辖区扩展至新疆东境。
明清时期因军事戍边,山西、山东等地的移民带来更多姓氏,如李、张、王等。
二、文化瑰宝
-
莫高窟 :世界级艺术宝库,佛教文化象征。
-
麦积山石窟 :早期佛教艺术代表。
-
炳灵寺石窟 :融合中原与西域艺术风格。
-
汉简、壁画墓 :出土文物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三、重要历史事件
-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甘肃成为东西方交流枢纽。
-
西夏统治 :设甘肃军司,首次出现“甘肃”名称。
-
左宗棠西征 :19世纪末强化边防,奠定现代甘肃疆域基础。
四、地理与战略地位
-
位于黄河上游,连接中原与新疆,是古丝绸之路黄金路段。
-
地域辽阔,东西横跨1600公里,涵盖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多样化地形。
五、姓氏文化
-
陇西是李姓发祥地,有“天下李姓出陇西”之说。
-
明清时期因移民迁入,形成王、张、李等姓氏为主流。
甘肃历史以多元文化融合与丝绸之路贸易为特色,既是古代文明交汇地,也是现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