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以下是相关详细内容:
重要意义
- 适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发展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从外部看,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使变局更复杂,单边主义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从内部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但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多方面风险,且各种威胁矛盾联动效应明显,若防范应对不力,国家安全受威胁,民族复兴进程可能受阻。
-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党对国家安全重要性认识深刻,始终重视维护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 “总体”,要求把安全和发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同步决策部署、积极落实。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才能掌握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
-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解决动力问题,安全解决保障问题,两者紧密相关、缺一不可。新征程上,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守住安全底线,将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
实践路径
-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理念层面,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认识到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落实层面,在观念、谋划、部署、落实、监督五个环节做到发展和安全并重,全面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宣传实施好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 有效发挥风险评估的先导指引功能:风险防范化解和危机管控能力是国家安全核心能力。要加快构建完善各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重视系统性风险的综合预研预判和评估,以风险为导向,坚持战略管控和应急管控相结合补齐安全短板。
- 重视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风险防范功能:高质量发展应具备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要用战略思维前瞻性谋划发展规划、把握发展节奏,实现有韧性可持续发展。在具体阶段,优先安排既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具较强安全属性的项目,如粮食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 有力发挥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安全的渗透赋能功能:高水平安全离不开高质量支撑保障。要创新理念思路,发掘安全的经济属性,重视各领域安全体系的产业培育发展,做大做强安全需求市场,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安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夯实国家安全社会基础。
- 充分发挥高水平安全对高质量发展的外围保障功能:安全体系和能力通过抵御防护外来威胁和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外围保障。要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等,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和谐稳定,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