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城小老黑保护伞”的问题,以下是详细说明:
1. 案件背景
宣城小老黑保护伞案件涉及安徽省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杨业峰。杨业峰被指控利用其职务便利,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提供保护,充当“保护伞”。他还因受贿罪被起诉,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2. 案件详情
根据相关报道,杨业峰在2003年至2021年期间,利用其担任多个职务的便利,包括旌德县委书记、宣城市委常委、秘书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及案件办理、项目申报、职务提拔、行政许可等多个方面。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111.4万元,其中受贿未遂金额为100万元。
更为严重的是,杨业峰明知他人从事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却仍为其站台撑腰,帮助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
3. 案件处理进展
- 调查与起诉:2022年11月,杨业峰被官宣调查,2023年5月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随后,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由铜陵市人民检察院向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庭审情况:2023年12月28日,案件在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控辩双方围绕指控的事实、证据等进行了充分辩论。杨业峰自愿认罪认罚,并作了最后陈述。案件将择期宣判。
4. 案件影响
杨业峰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影响极坏。这不仅损害了宣城地区的政治生态,也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了严重冲击。纪监部门对其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强调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5. 其他相关信息
宣城市近年来加大了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已打掉多股黑恶犯罪势力。此次案件的处理也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反腐败和扫黑除恶的决心和力度。
6. 总结
宣城小老黑保护伞案件反映了部分党员干部背离初心、滥用职权的问题。案件的处理彰显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反腐败、扫黑除恶的坚定态度,同时为净化政治生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警示。
如需进一步了解案件详情,可参考相关权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