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的六大地方曲种分别是夏尔巴玛尼戏、巴贡戏、昌都藏戏、门巴戏、蓝面具藏戏、白面具藏戏,以下是相关介绍:
- 夏尔巴玛尼戏: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每年只演一部戏,剧目主要来自传统八大藏戏中的《朗萨雯蚌》《智美更登》《诺桑法王》,保留了更多藏戏的早期特点。
- 巴贡戏:源于公元 12 世纪,有完整的戏剧结构和表演形式,还有独特的唱腔、面具、服饰和古朴的舞蹈动作,对研究西藏文化艺术发展史、民风民俗有着重要价值。
- 昌都藏戏:是西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昌都地区广泛流传,其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方面都有自身特色,表演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舞台艺术 西藏昌都藏戏
- 门巴戏:流传于门巴族聚居地区,具有鲜明的门巴族文化特色,在表演形式、唱腔音乐等方面与其他藏戏有所不同,演出剧目多与门巴族的历史、宗教、生活等相关。
- 蓝面具藏戏:是藏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有 15 世纪到 19 世纪逐渐形成的迥巴藏戏、江嘎尔藏戏、湘巴藏戏、觉木隆藏戏四大流派,其表演具有宏大的场面和丰富的舞蹈动作,唱腔高亢激昂,面具多为蓝色。
- 白面具藏戏:是西藏最古老的藏戏流派之一,表演风格古朴粗犷,面具多为白色,早期多在广场演出,以人声帮腔,其唱腔、舞蹈动作等相对简单,具有原始古朴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