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邛都国、越嵩郡等
四川凉山在古代有多个名称,其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变迁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一、秦汉时期
- 古邛都国 :秦汉时期设置,是凉山地区最早的国家形态,对应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及乐山市、雅安市西南部。
二、隋唐至清代
-
越嵩郡 :汉代设置,因地处嵩山之南得名,后改为 嵩州 ,成为西南地区重要行政单位。
-
建昌府 :南诏时期(公元738年-902年)设立,管辖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地区。
-
罗罗斯宣慰司 :元代设立,是凉山地区首次出现的地方政权组织。
-
宁远府 :清代雍正年间设立,因“群峰嵯峨,四时多寒”得名,成为凉山地区长期使用的名称。
三、民国时期
- 宁属 :1912年清朝灭亡后,凉山地区曾短暂归入四川,称“宁属”,后改为“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
四、名称演变原因
凉山名称多与地理特征相关:
-
自然地理 :彝语称“斯普古火”(森林茂密的高寒地区);
-
行政区划调整 :西昌与凉山合并后,凉山成为独立名称。
五、重要历史地位
凉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历史沿革反映了多民族政权对这一地区的治理。
综上,凉山在古代的名称经历了多次变迁,从古邛都国到宁远府,名称变化与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