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定是否属于灵活就业人员,需结合劳动合同状态、工作性质及收入来源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如下:
一、核心判定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及多地政策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个体经营者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各类特色小店等小规模经济实体从业者。
- 非全日制从业者
以小时、日、周等非全日制形式就业的人员。
- 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自由职业者(如自媒体写作、设计等)。
- 其他特殊群体
如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未就业的档案寄存人员、退休人员等。
二、关键判定条件
- 劳动合同状态
未与任何单位签订全日制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中明确标注“灵活就业”或“非全日制”。
- 收入与工作性质
收入来源于兼职、临时任务等非稳定性劳务活动,工作时间灵活(如自由职业者)或以小时计酬(如网约车司机)。
- 社保缴纳情况
通常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未参保。
三、辅助证明方法
- 银行流水与合同
查阅银行支付流水显示兼职或临时收入,或提供工作证明、收据、发票等。
- 社保查询
向当地社保局查询是否缴纳过社会保险,未参保者更倾向被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
- 档案与就业登记
档案寄存人员需提供劳动人事部门批准文件,未就业人员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明。
四、注意事项
-
个体户的特殊性 :若个体户仅经营单一项目且无雇工,通常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
-
政策差异 :部分地区可能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定义存在细微差别,建议咨询当地人社部门确认。
综上,若满足“无固定劳动合同且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条件,即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