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内外各1万免赔额的保险,是指医疗费用中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和医保不报销的自费部分,分别累计达到1万元后,保险公司才开始赔付。 这种设计能降低小额理赔频率,同时确保大额医疗支出获得保障。以下是具体计算逻辑和注意事项:
-
医保内免赔额(1万)
指医保目录内费用经医保报销后,个人承担的部分(如起付线、按比例自付等)。例如:住院总费用5万元,医保报销3万,剩余2万中若1.5万属于医保内自付,则需累计这1.5万至1万免赔额后,超出的5000元可申请理赔。 -
医保外免赔额(1万)
指医保完全不报销的自费项目(如进口药、特殊材料)。若上述例子中剩余2万有5000元为自费,则需单独累计这类费用至1万门槛。医保内外免赔额独立计算,不合并。 -
免赔额触发条件
- 通常按保单年度累计,跨年清零重新计算。
- 多次医疗费用可合并累计,但需注意是否限定同一原因(如疾病或意外)。
-
实际赔付示例
假设医保内自付累计1.2万、医保外自付累计1.3万:- 医保内超免赔额部分:1.2万-1万=2000元
- 医保外超免赔额部分:1.3万-1万=3000元
若条款约定报销比例80%,则最终赔付:(2000+3000)×80%=4000元。
提示: 投保时需确认免赔额是否包含医保报销部分,部分产品仅计算医保未覆盖的自费金额。合理搭配小额医疗险,可弥补免赔额以下的费用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