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交大一附院)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拥有多个重点科室,这些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下是交大一附院的一些重点科室及其特色。
心血管内科
科室概况
心血管内科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学科之一,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科室设有4个病区和1个CCU,床位203张,年门诊量14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10000余人。
特色技术
心血管内科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科室能够完成包括各种复杂PTCA、支架植入术,各种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以及各种心脏起搏器技术等尖端诊疗技术。
专家团队
科室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如牟建军教授、袁祖贻教授等,他们在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治方面具有全国影响力。
肿瘤科
科室概况
肿瘤内科是西北地区最早开展肿瘤化疗的专业科室,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室设有肿瘤内科一、二两个病区,107张床位,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收治患者11000余人次。
特色技术
肿瘤内科开展的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转化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根治性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科室还参与开展数十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
专家团队
科室拥有多名在肿瘤化疗、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南克俊主任医师、赵新汉主任医师等。
神经外科
科室概况
神经外科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拥有三个病区,开放病床150张。科室现有医师38名,护理人员98名,其中9名教授,15名副教授,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
特色技术
神经外科在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颅神经疾病、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科室拥有全球一流的手术设备和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设备。
专家团队
科室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如王茂德教授、鲍刚教授等,他们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显著的学术影响力和临床实践经验。
内分泌科
科室概况
内分泌科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医、教、研基地,设有内分泌代谢病研究室,科室现有医护技人员42名,其中医师17人,护士20人。
特色技术
内分泌科在Graves甲亢、甲状腺结节及肿瘤、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科室还开展了甲状腺疾病的基因诊断和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等先进技术。
专家团队
科室拥有多名在内分泌代谢病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如朱本章教授、施秉银教授等,他们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学术影响力和临床实践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点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等重点科室在各自领域内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交大一附院在心血管病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有哪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心血管病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最新进展,以下是一些关键成果:
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进展
- 腹部主动脉钙化评分优化Framingham指数:2025年1月,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的研究显示,将腹部主动脉钙化(AAC)评分纳入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后,显著提高了对4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心脏事件预测的准确性。
- 血压达标与动脉硬化领域的研究:2025年1月,牟建军教授团队在《JACC: Asia》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发现,从儿童期至成年期保持较高的目标血压范围内时间与中年期动脉硬化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心血管病临床应用的创新
- 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2024年,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在微创心脏手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实施了多例高难度手术,如微创多瓣膜置换和微创冠脉搭桥手术。
-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药物互作机制:2024年,心内科研究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和《Cell Host Microbe》等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心血管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心血管病基础研究的突破
- 心脏钠离子通道Nav1.5的调控机制:2024年5月,鲁志兵教授团队在《Heart Rhythm》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发现,14-3-3ε负调控Nav1.5影响心脏的钠电流密度,为基因治疗Nav1.5表达量或钠电流密度降低的心律失常提供了潜在的靶点或策略。
- 他汀类药物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2024年,袁祖贻教授团队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他汀类药物通过肠道菌群-胆汁酸稳态导致糖稳态失调的新机制,并通过临床试验显示了他汀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交大一附院在神经外科有哪些知名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交大一附院)在神经外科领域拥有众多知名专家,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专家及其专长:
-
王茂德: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肿瘤、脑外伤、癫痫、脑血管病、脊髓损伤和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在脑胶质瘤、脑外伤、神经内窥镜和显微镜技术切除脑肿瘤方面经验丰富。
-
陈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疼痛、糖尿病足、昏迷促醒的脊髓电刺激治疗及脑肿瘤的神经外科治疗。
-
姜海涛: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以及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
-
廉民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擅长颅脑肿瘤、脊柱脊髓疾病的微创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脑瘫的外科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手术治疗。
-
张华: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外科主任,主要从事癫痫外科、脑肿瘤、颅神经疾病外科治疗,主刀完成各种开颅手术6000余例。
-
郭世文:主任医师,擅长脑和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导航与微创神经外科。
-
谢昌厚:主任医师,擅长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和颅底肿瘤诊治。
-
刘守勋:主任医师,擅长神经外科的各种疑难症和高难度手术。
-
陈泽寰:主任医师,擅长颅内肿瘤及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
-
何百祥:副主任医师,擅长椎管内肿瘤、颅内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复杂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
交大一附院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特色技术和成功案例有哪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交大一附院)在肿瘤治疗方面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成功案例,以下是一些特色技术和成功案例:
特色技术
-
复合式冷热消融技术:
- 该技术用于治疗脊柱肿瘤侵犯神经根引起的顽固性疼痛。通过局麻微创、精准靶向的方式,结合极低温度(-196℃)和高温(84℃)消融肿瘤组织,同时调控神经根的敏感性,达到镇痛和消灭肿瘤的目的。
-
多学科联合手术:
- 交大一附院在复杂肿瘤病例中采用多学科联合手术,成功实施了多例高难度手术。例如,国内首例“下马式”复发腹膜后肉瘤联合右肾、下腔静脉整块切除、自体异位肾移植及下腔静脉重建术。
成功案例
-
复合式冷热消融技术治疗脊柱肿瘤:
- 案例一:一位75岁女性患者因腰椎原发梭形细胞瘤复发,压迫神经导致右下肢剧烈疼痛。通过复合式冷热消融技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术后即感疼痛显著缓解,当日可下地活动,次日顺利出院。
- 案例二:一位68岁男性患者因肺鳞癌多发脊柱转移瘤,导致右下肢疼痛无法行走。采用同样技术,术后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术后当日可下地活动,次日出院。
-
多学科联合手术成功治疗复发腹膜后肉瘤:
- 一位39岁女性患者因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复发,肿瘤长入下腔静脉并侵犯右肾。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术,成功实施了“下马式”手术,切除肿瘤、右肾及下腔静脉,并进行自体异位肾移植和下腔静脉重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成功保留了肾脏功能。